-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我心目中的英雄——伍子胥
摘要:从小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英雄,看着电视剧里的南慕容北乔峰的侠义心肠,我
觉得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但事实呢?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正英雄?他帮助别人灭了自己
的祖国,也预言了吴国的灭亡;他又因几番劝谏吴王不可保留越国,结果被奸臣所害。他会
将杀害自己父兄的楚平王鞭尸三百。然而他也会为了救渡自己的渔夫而放弃攻打郑国。他
有张弓拒捕,桀骜不驯的一面;也有忍辱负重,虽困病交加、中途乞讨也不忘郢都仇
恨的一面。他有政治眼光,有远见,有头脑,他为吴国率兵打仗,为吴王称霸一时,立
下了汗马功劳。他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在我看来他却比英雄更胜。
关键字:英雄仇恨智谋忠臣
正文:英雄原来是指英雄原来指品质优秀,无用超群,无私忘我而令人敬佩的人。为什
么说伍子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呢?首先就品质优秀这一条,就足够引来无数非议。“王
不听,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
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
益父之死?往而令雠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据太史公
所言,伍子胥的兄长伍尚更品质优秀,明知此去凶多吉少毅然选择前往,够勇敢够无私令人
敬佩,而伍子胥却选择逃走,如果还说他是品质优秀,怎么也说不过去。然而,谁又能说他
的选择错了呢?他逃走是怕死吗?不是。他只是怕“俱灭,无为也”,他想的是“奔他国,
借力以雪父之耻”,难道不对吗?我想尚与员这对兄弟正如司马迁所说“皆贤”,但是尚更符
合英雄之说。而我个人则更倾向于员,因为他有抱负并且有能力实现他的抱负,也许为人所
诟病,但我觉得这样做更有现实的意义。所以,对于伍子胥的行为,我的评价是:不是英雄
胜似英雄。
我想伍子胥不能成为英雄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他的仇恨。连太史公都说“怨毒之
於人甚矣哉!”谁说不是呢,如果不是仇恨的支撑,伍子胥便不会逃走,可以说因为仇恨才
会有后来的伍子胥。“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短短的一句话,就给我们勾勒出了
报仇心切,忍辱负重的伍子胥的形象。我们不难想象伍子胥乞食时的心理活动,是父兄被弑
的恨才能支撑染疾的他即使止于中道乞食为生,也要活下去为他们报仇。后来他见到吴王僚
后建议他破楚,吴王阖闾夺位后他帮助其攻打楚国,到最后成功破楚之后得知楚平王已死,
“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都可说明他的仇恨之心有多么强
烈。人们可能会认为他是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忽视了死者为大的传统,然而我们却不得不承
认他的能力,仇恨使他坚毅,历经艰苦,他完成了当初逃走前对其兄的承诺,他报了仇,尽
管鞭尸之行骇人,也绝非英雄之人所做之事,我却为他的毅力和能力折服。司马迁都对他赞
叹不已,说道“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於后世,悲夫!方
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若说仇恨之心使他不能成为众人认可的英雄,那么在他帮助阖闾治理国家知识所体现出
来的智谋却是实实在在的让我觉得他比一般的英雄更胜。
“昭公三十年:阖闾即公子光即位,伍子胥提出了一套疲楚之策。次年,吴师在“侵潜”、
“围弦”的战役中,用其计,果使楚军疲于奔命。”①伍子胥的疲楚之策使楚军疲于奔命,
不是正说明了他的计谋之厉害么?而且写《孙子兵法》的孙武就是伍子胥推荐给的吴王阖闾
的,二人携手帮助阖闾将吴国推上了巅峰。这也是伍子胥能力的最有力证明。《伍子胥列传》
中有这样一段“九年,吴王阖庐谓子胥、孙武曰:“始子言郢未可入,今果何如?”二子对
曰:“楚将囊瓦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之,必先得唐、蔡乃可。”阖庐听之,悉兴
师与唐、蔡伐楚,与楚夹汉水而陈。吴王之弟夫概将兵请从,王不听,遂以其属五千人击楚
将子常。子常败走,奔郑。於是吴乘胜而前,五战,遂至郢。己卯,楚昭王出奔。庚辰,吴
王入郢。”这段对于阖闾的提问,太史公并未像之前一句“因欲至郢,将军孙武曰:“民劳,
未可,且待之。”乃归。”只是说孙武的回答,这里用的是二子对曰,这就说明此乃二人共同
的想法,也就可以看出伍子胥和孙武之间有种很好的默契,这要建立在相同或相近的智力水
平和洞察力之上。说道孙武,他的智谋是众所周知,《孙子兵法》的地位也千百年来是不能
撼动的,伍子胥的智谋也由此可见一斑。“子胥乃修法制,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②”“当
是时,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彊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史记中的这一句也是充
分肯定了伍子胥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