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地理课堂的美育实践初
探
作者:李华淑张树宏何金怀
来源:《地理教育》2024年第13期
在学校里,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
指出:“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美国著名的现代美学研究者赫尔伯特里德曾说:·
“美育不仅已成为当今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可能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
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
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
人文素养。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这既是践行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之
一,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所需。
一、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美育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指出,“凡是学校所有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扎根学校的美育应
当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各学科中的美育资源,通过熏陶、
怡情、养性的浸润,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科学之美、心灵之美、幸福之
美。另一方面,学校美育应基于多样的美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情理交融的审美体验中进行实
践,培养、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与鉴赏能力[1]。
地理是美的,地理中美的维度是丰富的、具体的,它体现在概念理论、自然景观、城市发
展、人地关系等之中。正值青少年时期的高中生虽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爱美的天性,但受阅
历、知识和审美能力的局限,并不易感受和意识到地理之美,这时便需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作
用,通过课堂教学对高中生进行地理中的审美教育。
地理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当蕴含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而地理课堂教学又承载着培养学
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2-3]。因
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美学修养,深入发掘和精心提炼地理知识中蕴含的
美育因素,并积极寻找其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契合点,将高中地理知识与素养培养动态结合
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既能加深学生对于高中地
理知识的了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使学
生从心底里爱上地理课堂[4-5]。
不过,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对美育的渗透不够深入,教育方法也不够灵活。一方面,
教师往往只重视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不善于发掘地理本身所特有的美,不重
视引导学生发现地理美、鉴赏地理美,不注重用地理美来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另一方
面,很多地理教师对美育的教育仅局限在美学理论的生硬讲解,忽视了核心素养中强调对学生
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许多教师会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纪录片的方式向学生展示
祖国的美景风光,或仅仅使用教材中的素材,没有挖掘其他的教学和实践方式,美育材料和形
式都比较单一,且仅注重地理中自然美的熏陶,却忽视了城镇布局扩张、人地和谐发展等地理
学科范畴内其他美育概念的渗透[6-8]。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美育实施策略
丰富真1.实情境,提升区域认知
教师要想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学中取得好的美育效果,就必须在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注意渗
透审美教育。其中,创设真实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同时也是在
课堂教学中实现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高效方式之一[9-10]。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
广泛搜集资料,充分利用线下和线上的资源,积极创设真实的情境,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区域内
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对比不同地理区域间的差异,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
力,进而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丰富多彩的地理事物和千姿百态的地理景观都是地理美的集中体现。讲到高中地理选择性
必修一中“山地对交通的影响”专题时,创设了“如何在秦岭修建铁路”的真实情境。课前先让学
生观看纪录片《蜀道,难?》,高质量的纪录片可以带领学生游览自然风光,观察秦岭不同坡
向的植被类型和植被特征,身临其境般感受雄伟高大的秦岭的区域特征,同时了解秦岭两侧铁
路的分布格局,理解秦岭作为中国重要地理事物分界线的重要意义。纪录片观看完毕后,教师
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修建蜀道为什么“难于上青天”?面对山多坡陡、地质构造不稳定的自然
条件,工程师们是如何修建穿山蜀道的?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学生需要整理秦岭和四川盆地周边的地质地貌特征,感受自然地理的
区域之美,同时还需要绘制在山坡盘旋的展现和穿越山体的隧道的分布格局,感受山区公路蔓
延的形态之美。学生通过描述隧道和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