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室上速图例室速图例多伴室早五、心悸的急救处理持续心电监测吸氧静脉通道镇静等。1、常规处理详辨脉象变化、结合辨病辨证辨证要点:分清虚实、辨明惊悸怔忡、01痰瘀互结,心脉痹阻。治法---清热化痰,化瘀通络。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中成药---朱砂安神丸;复方丹参滴丸。中药针剂--丹参注射液。针灸----神门、心俞,用泻法。实证:证机—痰火炽盛,上扰心神;022、辨证救治虚证:证机—心阳虚损,心失温煦;阳虚水泛,饮邪凌心。治法---温补心阳,化气利水,安神定悸。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中成药---心宝;补心气口服液。中药针剂:参麦、参附注射液。针灸----神门、丰隆、内关,用补法2、辨证救治3、预防与调护避免和消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心悸一、心悸概述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心悸发作时常伴有气短、胸闷,甚至眩晕、喘促、晕厥;脉象或数,或迟,或节律不齐。惊悸:心悸因惊恐、劳累而发,时作时止,不发时如常人,病情较轻者;怔忡:若终日悸动,稍劳尤甚,全身情况差,病情较重者。惊悸日久不愈者亦可转为怔忡。1、心悸概念《内经》虽无心悸或惊悸、怔忡之病名,但已认识到心悸的病因有宗气外泄,经脉不通,突受惊恐,复感外邪等。并对心悸脉象的变化有深刻认识。《素问·三部九候论》说:“参伍不调者病。”最早记载脉律不齐是疾病的表现。《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最早认识到心悸时严重脉律失常与疾病预后的关系。2、心悸病名、病机及论治认识演变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以惊悸、心动悸、心下悸为病证名,认为其主要病因有惊扰、水饮、虚损及汗后受邪等,记载了心悸时表现的结、代、促脉及其区别,提出了基本治则及炙甘草汤等治疗心悸的常用方剂。〈伤寒论〉:务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宋代《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率先提出怔忡病名,对惊悸、怔仲的病因病机、变证、治法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述。《丹溪心法·惊悸怔忡》提出心悸当“责之虚与痰”的理论。2、心悸病名、病机及论治认识演变明代《医学正传·惊悸怔忡健忘证》对惊悸、怔仲的区别与联系有详尽的描述;《景岳全书·怔忡惊恐》认为怔忡由阴虚劳损所致,且“虚微动亦微,虚甚动亦甚”。在治疗与护理上主张“速宜节欲节劳,切戒酒色”;“速宜养气养精,滋培根本”。清代《医林改错》重视瘀血内阻导致心悸怔忡,记载了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心悸每多获效。心悸病机:心虚胆怯、心阳不振、心血不足、水饮凌心、阴虚火旺、瘀血阻络现代研究:中医药抗心律失常有整体调治、双向调节优势。2、心悸病名、病机及论治认识演变二、心悸的疾病诊断要点和证候诊断要点主症: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突发突止,不能自主;01脉象:见结、代,或数、疾、促,或缓、迟等变化。02诱因:刺激、惊恐、紧张、劳累、饱餐03分型:临床依据脉搏节律或/和频率异常而分为三种类型:脉率过速;脉率过缓;脉律不齐。041.疾病诊断要点STEP3STEP2STEP1有无心前区疼痛、发热、头晕、头痛、晕厥、抽搐、呼吸困难、消瘦及多汗、失眠、焦虑等相关症状。有无心脏病、内分泌疾病、贫血性疾病、神经症等病史。有无嗜好浓茶、咖啡、烟酒及精神刺激史。发作诱因、时间、频率、病程。1.疾病诊断要点-问诊要点231本虚:气血不足,阴阳亏虚。标实:气滞、血瘀、痰火、水饮。实证:心悸时发时止,心跳剧烈,胸闷烦燥,失眠多梦,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滑。虚证: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2.证候诊断要点-本虚标实证三、心悸的鉴别诊断1、与真心痛的鉴别真心痛除见心慌不安,脉结或代外,必以心痛为主症,多呈心前区或胸骨后刺痛,牵及肩胛两背,常因劳累、感寒、饱餐或情绪波动而诱发,多呈短暂发作,但甚者心痛剧烈不止,唇甲紫绀或手足青冷至节,呼吸急促,大汗淋漓直至晕厥,病情危笃。真心痛常可与心悸合并出现。2、与奔豚的鉴别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难经·五十六难》:“发于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称之为肾积。《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故本病与心悸的鉴别要点为: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3.与卑喋的鉴别《证治要诀·怔仲》描述卑喋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