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司法考试刑法真题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司法考试刑法真題解析

一、單项选择題(1×21=21)

1.有关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對的的?

A.甲跳楼自杀,砸死行人乙。這属于低概率事件,甲的行為与乙的死亡之间無因果关系

B.集资诈骗案中,如出资人有明显的贪利動机,就不能认定非法集资行為与资金受骗成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C.甲驾車将乙撞死後逃逸,第三人丙拿走乙包中宝贵财物。甲的肇事行為与乙的财产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D.司法解释规定,虽交通肇事重伤3人以上但负事故次要责任的,不构成交通肇事罪。這阐明虽然有条件关系,也不一定能将成果归责于行為

【答案】D

【考點】因果关系

【解析】因果关系是实行行為与危害成果之间的一种直接、必然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這种关系自身是客观的、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為转移的。有因果关系的,不一定有刑事责任,但有刑事责任的,肯定有因果关系。

有关A项。甲跳楼自杀,砸死行人乙。甲的砸人行為与乙的死亡之间,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這种因果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當然,甲對乙的死亡不一定需要承担刑事责任:(1)假如甲在跳楼自杀時,懂得乙在楼下,明知自已的跳楼行為必然或者也許导致乙被砸死的成果,而但愿或放任這种成果的发生,则甲成立故意杀人罪;(2)假如甲在跳楼自杀時,应當预見自已的跳楼行為也許會发生砸到乙的後果,或者已經预見而轻信可以防止時,以致发生乙被砸死的成果,则甲成立過錯致人死亡罪:(3)假如甲在跳楼自杀時,對乙的出現完全無法预見,虽然最终导致乙被砸死的成果,但乙無任何刑事责任,只是意外事件。但無论是上述哪一种情形,因果关系是客观存在的,這是不争的事实。此外,低概率事件与因果关系与否存在,并無直接关系。在特殊体质的人死亡這种低概率的案例中,因果关系同样是存在的。因此,A项的表述錯误,不妥选。

有关B项。在集资诈骗案件中,犯罪人的非法集资行為与被害人资金受骗的成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客观存在的,至于出资人(即被害人)的動机,则對因果关系的认定不产生任何影响(當然,出资人的動机也許會影响到對犯罪人的量刑。不過,請注意,因果关系处理的是定罪問題,而不是量刑問題)。當然,假如该选项改為:“集资诈骗案中,如出资人明知自已受骗仍积极将自已的款项交付給犯罪人”,则非法集资行為与资金受骗成果之间就不再具有因果关系,此時,犯罪人只能成立集资诈骗罪未遂。因此,B项的表述錯误,不妥选。

有关C项。在因果关系发展過程中,假如出現了介入原因(一般包括自然事件、第三人的行為、被害人自身行為三种状况),并且介入原因對最终止果的最用力大,则先行行為与最终止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被中断,否则,因果关系仍然存在。本案中,乙包中宝贵财物被拿走的成果是客观存在的,但對该成果作用力大的是第三人丙的侵占行為(假如财物的价值到达1萬元以上,丙的行為应认定為侵占罪),而非甲的肇事行為。据此,甲的肇事行為与乙的财产损失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因此,C项的表述錯误,不妥选。

有关D项。交通肇事罪是成果犯,在行為人负完全责任或重要责任的前提下,规定发生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导致公私财产直接损失,無能力赔偿额30萬元以上的成果。反之,虽然导致上述成果,但行為人對事故的发生只负次要责任或無任何责任的,则不必承担交通肇事罪的责任(参見图1)。但無论与否需要承担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肇事行為与伤亡成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如前所述,因果关系只是处理刑事责任的客观方面的問題,有因果关系的,不一定需要承担刑事责任,還需看行為人有無主观罪過以及罪過的形式怎样。因此,D项的表述對的,當选。

:图1:事故责任认定(体現為违规程度)与严重後果的互相关系對交通肇事罪构成的影响:

责任体系(违章程度)

构成犯罪的後果条件

特殊情形下构成犯罪的条件

完全责任与重要责任

死亡一人以上或重伤三人以上或者导致公私财产直接损失,無能力赔偿额30萬以上

重伤一人以上并有如下情形之一的:①酒後、吸毒後驾車;②無驾驶资格;③明知車况不良;④明知無牌证、报废車辆;⑤严重超载;⑥逃逸的

同等责任

死亡三人以上

综上,本題的對的答案是D。

2.有关责任年龄与责任能力,下列哪一选项是對的的?

A.甲在不满14周岁時安放定期炸弹,炸弹于甲已满14周岁後爆炸,导致多人伤亡。甲對此不负刑事责任

B.乙在精神正常時著手实行故意伤害犯罪,伤害過程中精神病忽然发作,在丧失责任能力時抢走被害人财物。對乙应以抢劫罪论处

C.丙将毒药投入丁的茶杯後精神病忽然发作,丁在丙丧失责任能力時喝下毒药死亡。對丙应以故意杀人罪既遂论处

D.戊為給自已杀人壮胆而喝酒,大醉後杀害他人。戊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答案】C

【考點】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

【解析】有关A项。犯罪是行為,识别控制能力是识别与

文档评论(0)

159****17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