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推荐3篇)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第【1】篇〗
为更好的搞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巩固和提高教学水平,遵照义
务教育新课标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校本班实际,特制定本学期语
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走进西部”、“永
远的童年”、“语言的艺术”、“他们让我感动”、“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走进信息世界”、“作家笔下的人”、“异域风情”。
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每组由
“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全册共安
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
并附两个生字表(表一要求认识200个生字,表二要求会写150个生
字)。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
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称之为“小
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
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
式,称之为“大综合”。
二、本册教材特点: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为了较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实现总体
目标和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本册的各项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有机
的渗透,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在教材中作了比较具体的安排。
(二)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
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三)专题设置更加灵活,编排形式在继承中又有发展
(四)导学和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五)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口语交际习作”的类型发生一
定的变化
(六)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
引导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本期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200个生字,会写15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高默度速度,在默
读中思考。
3、通过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体会观察细致和表达生
动,体会用词的准确,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4、通过课文的学习,体验、感受文章描绘的场景、形象、意境、
故事,并在阅读、感受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5、在口语交际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
常设特定的情境,在双向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
言习惯。
6、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打开思路,选择恰当的内容,讲评
中通过激励点评,并且姜连比辐射到阅读课中,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7、综合实践中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的学习的能力,用多种
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本班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51人,大部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
由于课外阅读量少,在阅读理解能力上有所欠缺,习作能够真实的`、
经常性的记录生活中的小事,但对于特定情境下、需要一定的背景资
料和广发的生活积累的时候,不能更好的发挥。本学期,需要继续加
大课外积累和课外阅读。
从学习态度和习惯方面看:一些优秀生学习积极主动,有较强的
上进心以及主动质疑的优点,在课堂上有很好的自控能力;一些成绩
中等生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但尚无主动探索知识的
意识;另外还有一些学习“学困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缺乏热情,
有偷懒贪玩的毛病,造成学习成绩不良。
从心理素质方面看:有些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好,敢于竞争,有种
强烈的上进精神,也有一部分学生不敢大胆表现自己,有疑难不敢问,
碰到困难缺乏毅力,另外有些学生贪玩好动,自制力差。
本学期将针对本班存在原问题,在教学工作中加大教学改革的力
度和广度,切实落实课程标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
康发展。
五、教学措施:
1.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觉地接受知识,
使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快乐。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兴趣。
2.阅读教学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提升品味语言情旨的能
力;注重讨论交流,提高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重视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入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