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别了,“不列颠尼亚”;1.新闻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
2.哪几部分是缺一不可的?
;
用类似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事件新闻现场采写的一种现场感较强,篇幅较短小精悍的新闻文体侧重再见。往之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得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二)探究文本:速读课文,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你是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
;特点:它以一个长句作为一个段落构成本新闻的导语,包括背景的介绍、事件的结果。
作用:①点题,点明英国国旗降落后,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将乘坐“不列颠尼亚”号回国,“不列颠尼亚”号将完成其特殊的历史使命。②揭示全文主旨,在香港飘扬了156年的英国米字旗即将香港降落,香港即将回国。;3、???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画出来,看看这篇新闻是从什么角度,按什么顺序把“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的?并填写下面的表格。;1.文章特写了哪几个场景?
时间地点特写场面
下午4点30分港督府__________
下午6点15分降英国国旗
子夜时分中英交接仪式
零点40分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降旗:
第二次降旗:
第三次降旗:;品味语言;下面是发掘杭州雷峰塔地宫的一段报道。请将关于地宫开启过程的文字进行压缩,不出现具体时间,不超过35个字。
上午9时整,考古队进入现场开始发掘。打开地宫并不容易,直到9时45分,考古人员才将压在地宫洞口的750公斤重的巨石移开,露出93厘米长宽、13厘米厚的大理石盖板。盖板上没有任何文字,但考古人员在紫红色的泥土中发现了10枚唐开元通宝铜钱。10时5分盖板基本清理完华。10时30分盖板绘图完毕。11时整盖板还没有打开,发掘现场发现越来越多的钱币。11时11分,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考古人员开始用撬杠撬开盖板。11时18分,考古人员翻开大理石盖板,地宫口终于打开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里是一座平静的小镇,
也曾经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厂;
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
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
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
这里是奥斯维辛。;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金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毒气室中等死的囚犯;纳粹警察射杀犹太妇女;自由分组讨论;“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
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报道与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的一般报道有什么不同之处?;一个问题;“居然”
作者心中对布热金卡的想象与现实有很大的不同.(有什么不同呢?)
;阅读第三段至第六段,思考;随着参观者的脚步,我们走进了集中营;作者再次重复“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他产生了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产生了一种“不安的心情”,正如标题所言,奥斯维辛集中营已成历史,只有“旧闻”没有“新闻”,但正是那些恐怖的“旧闻”深深地震撼了记者,催促他写下了这篇报道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残酷遗迹;参观者在集中营里看见了哪些东西?他们在看见这些东西时有什么反应?;“…人们对他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遇难者的鞋子;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拥挤的囚犯宿舍;部分死难者的照片;课文中有好几处写到了与奥斯维辛集中营不相称的事物,如第八段写到:“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津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请思考一下,这样的一种反差和对比有什么作用?
课文倒数第三段有一句话:“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做祷告的地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章最后一段再次照应首段,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本文的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一-7 记念刘和珍君 (2)教学课件幻灯片PPT.pptx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 (4)教学课件幻灯片PPT.pptx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一-5 荆轲刺秦王 (10)教学课件幻灯片PPT.pptx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一-优美的汉字 (6)教学课件幻灯片PPT.pptx
- 初中地理六年级下册《第一节 美国》《第二节 巴西》《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等(同步训练).docx
- 社会实践报告现场调研记录.docx
- 粤港澳区域融合中的空间生产及动力机制.docx
- 基于OBE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docx
- 基于RSMA的UAV网络资源分配研究综述.docx
- 医院设备科述职报告.docx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中共党员 ,世界记忆大师教练、导师,世界青少年记忆锦标赛选手训练导师,高级全脑潜能开发师 ,从事教育工作8年以上,累计培训学员数万人;致力于普及推广将快速记忆、思维导图等方法、工具熟练应用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各个文化学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