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3年高三零模适应卷_语文.pdf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3年高三零模适应卷

语文

日期:年月日姓名:得分(满分150分):

本试卷共五道大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含蓄”之美是中国古典诗学中特别重视的一个问题。一方面是中国古诗多为四、五、

七言,四、八句的短制,不能不要求短中见长,小中蓄大;另一方面则与儒、道两家的思想

有关。儒家诗教主张的“美”“刺”,都要求委婉曲折,温柔敦厚,乐而不淫,怨而不怒。

道家则认为“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并认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儒、道两家上述思想有相通之处,即都重视“无”与“有”、“虚”与“实”、“内”与“外”、

“言”与“意”之间的辩证关系。这种相通之处反映到诗学上面,就都以“含蓄”“蕴藉”

“空灵”为美,以直语、铺排语、说尽语为不美。

“含蓄”这一说法,较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文约,其辞微,

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所谓“文约”“辞微”,指诗

里说出来的比较简约;所谓“指大”“义远”,指所暗示出来的意味丰富深远。到了唐代,

探讨“含蓄”美成为诗学发展的时尚,如皎然《诗式》中“但见情性,不睹文字”、白居

易《文苑诗格》中“为诗宜精搜,不得语剩而智穷,须令语尽而意远”等。特别值得重视的

是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他把“含蓄”作为其中的一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唐

后,像梅圣俞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苏轼的以“一点红”表现“无边春”、王士祯

的“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尾”等说法,都未超出司空图的概括。对“含蓄”美的重视,成

为中国诗学的一大传统。

含蓄的艺术之美,是诗人创作的共同追求。诗人面对的社会生活和心中涌动的感情是丰

富多彩的,诗人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生活和流动多变的感情全部直说出来。诗人所采取的“策

略”,必然是以个别概括一般,即“以少总多”“万取一收”,企望在“言外”建立起一个

以有限表现无限的艺术世界。

含蓄的艺术之美,又是读者鉴赏再创造的需要,其心理机制就是读者对诗作中空白的填

充与投射。相信读者能充分地把握诗歌字面以外的景象和意味,对作品的“思而得之”,会

获得再创造的愉悦。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追求含蓄之美是诗人成熟的标志。郑板桥说过:“始余画竹,能少

1

而不能多;既而能多矣,又不能少;此层功力,最为难也。近六十外,始知减枝减叶之法。”

(《郑板桥集》)所谓“减枝减叶之法”就是含蓄之法。这是以切身体会来说明含蓄美是艺

术的高格和极致,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可能要花毕生的精力才能够追求到它。

(取材于童庆炳《中国古代诗学与美学》)

材料二

文学作品大概可分为三种,情尽乎辞,情溢乎辞,或是辞溢乎情。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

经指出与此类似的分别,不过他把“情”叫做“精神”,“辞”叫做“物质”:物质恰足表

现精神的是“古典艺术”,例如希腊雕刻,体肤恰足以表现心灵;精神溢于物质的是“浪漫

艺术”,例如中世纪“哥特式”雕刻和建筑,热烈的情感与崇高的希望似乎不能受具体形象

的限制,磅礴四射;物质溢于精神的是“象征艺术”,例如埃及金字塔,以极笨重庞大的物

质堆积在那里,我们只能依稀见出它所要表现的精神。

黑格尔最推尊古典艺术,就常识说,情尽乎辞也应该是文学的理想。“无情者不得尽其

辞”,“和顺积中,英华外发”,我们的古圣古贤也是如此主张。不过,情溢乎辞也未尝没

有它的好处。语文有它的限度,尽情吐露有时不可能,纵使可能,意味也不能很深永。艺术

的作用在于暗示,古人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不尽,意味才显得闳深婉约,读者才可自

由驰骋想象,举一反三。拿绘画来打比,描写人物,用工笔画法仔细描绘点染,把一切形色,

都尽量地和盘托出,结果反不如用大笔头画法,寥寥数笔,略现轮廓,更来得生动有趣。画

家和画匠的分别就在此。画匠多着笔墨不如画家少着笔墨,这中间妙诀在于能以有限寓无限,

抓住精要而排去秕糠。

在普通情境之下,“辞溢

文档评论(0)

北京各科试卷和茶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北京高中各校真题试卷 各科都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