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之追溯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量化地证明了外延式社会扩大再生产(另一种表述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生成通货膨胀,内涵式社会扩大再生产(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降低通货膨胀。并据此设置出数学模型计算出通货膨胀与外延式社会扩大再生产的正相关系数。
【关键词】:外延式社会扩大再生产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通货膨胀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第一部分通货膨胀形成的过程
前提*
1、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中的普遍规律
2、经济发展是均衡与非均衡的统一。任何一个经济社会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即使受到冲击远离了平衡,它也会通过自身的调节和与外界的交换趋向新的平衡。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
一、在没有对外经济关系的经济系统内
社会生产是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统一。在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的产品,一部分用于内在于生产过程的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居民和政府消费即最终产品。在这个过程中,经济系统内各部门是相互依存的,即每一部门在为其余所有部门提供中间产品的同时,也要消耗其它部门的产品,假设在这个系统内仅有甲、乙、丙三个产品部门,分别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并且三个部门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资本有机构成相同,剩余价值率相同且为100%,其相互依存关系如1—1表(投入产出简表)。
1—1表
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
总产出
甲部门
乙部门
丙部门
合计
物质消耗
甲部门
100
250
200
550
450
1000
物质消耗
乙部门
150
300
800
1250
750
2000
物质消耗
丙部门
250
450
500
1200
1800
3000
物质消耗
合计
500
1000
1500
3000
3000
6000
增加价值
500
1000
1500
3000
总投入
1000
2000
3000
6000
在简单再生产的过程中,这个经济系统应处于均衡状态,若暂时不均衡,随着简单再生产的持续进行,系统也会趋向于均衡,当完全均衡时,在经济系统内:
(1)技术关系稳定,各部门间的产品消耗系数不变。
(2)经济关系稳定,社会产品总量及其内部结构保持供求平衡。此时所有商品的价格与价值完全吻合。
因此,在持续的简单再生产中,技术关系稳定,经济关系稳定,物价不会变动,通货膨胀也不会发生。
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表现在生产领域,社会生产不会停留在简单再生产的基础上,而是以扩大再生产的方式进行的。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个统一过程中,生产规模的扩大就意为着需求的增加,否则扩大了的再生产就无法实现。事实上,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也是不断满足国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即最终产品的需要。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一方面是满足国民物质和文化,即最终产品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也只有提供的物质和文化,即最终产品能够满足国民或者说是市场的需要,企业才能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在社会发展中,劳动者的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受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以及各个国家风俗和习惯的制约。随着社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劳动者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会增加,质量和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因此,社会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也是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加并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基于这些,扩大再生产不是简单地对各个部门进行追加投资,对部门产品需求较多的部门追加较多的资本与劳力,对部门产品需求较少的部门追加较少的资本与劳力,当新产品出现时,还要对新兴产品部门进行投资,这样,就使需求的组成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即在简单再生产基础上的社会产品总量的供求平衡及其内部结构的供求平衡被破坏。
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最终产品的需要,因此在一个生产周期内供给与需求在数量上是一致的。无论是哪个部门生产的产品,都是生产先于消费,在进行社会扩大再生产开始时,既没有新增加的国民对最终产品的需求,也没有新增加的各产品部门对最终产品的供给,只有新增加的各产品部门对中间产品和劳动力(生产要素)的需求。假定目前的情况是,社会对最终产品的需求总量增加150,其中对甲产品最终产品需求增加200,对乙产品最终产品减少50,丙不变。由于市场对甲产品的最终需求和总需求增加,在社会再生产循环时需要对甲部门进行扩大再生产。假定这里只有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即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不变,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由各部门的技术联系计算得,生产出200单位的甲最终产品分别要消耗产品甲:44.44、乙:66.67、丙:111.11;相应地因为对最终产品乙需求减少50,而减少消耗产品甲:16.67、乙:20、丙:30。在价值规律作用下,现在的供求及价格状况是:
产品
供求状况
价格状况
甲
供给小于需求27.28(44.44—16.67)
上涨
乙
供给小于需求46.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