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第五单元主题:乡土中国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教考衔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农村人际关系从“乡土中国”到“新乡土中国”的变迁,从以“熟人”关系为
中心的人际往来,到人际关系的“理性化”抉择,农村人际交往逐渐变得合理化与多样化。
费孝通在《乡土本色》中提到乡土社会是从熟悉到信任,乡人们从小依附在土地上,代代相
传,“熟人”交往成为乡土社会的主要人际关系。“熟人社会”所构建的“熟人”下的“亲密
社群”是建立在亲属的基础上。传统“乡土中国”宗族势力强盛,亲戚实际成为农村人际交
往的主要对象,亲戚之间互帮互助,实际构成了以“亲属”为中心的人脉圈子。费孝通认为:
亲属是一种社会关系,家庭和氏族是两种根据亲属而组成的团体。亲属在婚姻与生育的双重
限定下,人际交往更具有信任属性。随着传统乡土社会中宗族势力的退却,小农经济的瓦解,
以“血缘”为中心的人际交往逐渐被取代,“理性化”的人际交往圈似乎成为当代人的主要
抉择。21世纪以来,农村人际关系已经朝着理性化的趋势愈发明显,以朋友圈、同学圈、
同事圈为中心的日常人际交往小圈子正取代“亲属圈”的地位。“理性化”的人际交往圈是
基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而抉择,是为适应时代发展而做出的调整。“熟人”信任是建立在
“乡土中国”中以血缘、地缘为人际交往的限制中,“理性化”抉择则是建立在“新乡土中
国”中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中,二者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不同,导致人际交往圈不同。但
“新乡土中国”的人际交往圈的范围更为广阔,在乡土中有以“熟人”信任、亲密为主的
“熟人”亲属圈,在工作、学习中则有以同事、同学为中心的同事圈、朋友圈。
“乡土中国”是传统乡土社会的典型模式,农村人际关系主要以道德准则为标准,在“礼”
的约束下,形成了乡土特色的人际交往关系。费孝通在《礼治秩序》一文中说道:“礼治在
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
是主动地服于陈规罢了。”“礼治”是中国传统社会长期用来维系社会、宗族秩序稳定的手段。
法治思维则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从党的十五大确定将“依法治国”纳入治理国家
的基本方略,就开始加强法治建设。新时代以来,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
本方式。因此,法治成为全社会所共同建设的行为准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石。“新乡土
中国”就是基于“法治”建设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所形成,农村“法治”建设也迎来发展。当
前,“法治”已融入到“三农”工作内,成为农村人际交往的准则之一,农民的法治思维显
著提高。乡土社会随着时代变迁,农村人际交往从以“礼治”秩序为标准,到以法治思维为
准绳。但“礼治”秩序并没有完全消退,而成为治理农村的重要手段之一,即形成了中国共
产党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三治融合”体系,成为治理乡村社会的主要模式。
“礼治”秩序作为一种道德约束力,对于乡村社会存在的“人情”关系,具有很强的约束效
果。“法治”是以法律为准绳,坚持法律至上,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因此,在“乡土中
国”与“新乡土中国”的历史背景下,两者皆具有时代特性,符合时代诉求。
(节选自唐金武、毕淑敏《从“乡土中国”到“新乡土中国”农村人际关系变迁探析》)
材料二:乡村社会的人际关系和人情往来往往都是基于特定的血缘、姻缘和地缘关系而
建立起来,并在具体的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展开的。“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