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以音乐活动为载体 深化学生审美体验.docxVIP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以音乐活动为载体 深化学生审美体验.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以音乐活动为载体深化学生审美体验

在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既要保证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演唱技巧,也要发挥音乐学科和音乐文化的育人作用,以音乐活动为载体,深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最终达成引导学生三观成长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方面发展的目的。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身心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教师必须加强对美育工作的重视,开发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式,将美育工作落到实处。在开展美育专题教育之外,应该推动美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推动美育工作的常态化。基于此,本文从对加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入手,分析并论述了音乐教育渗透审美教育的可行性,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可操作策略,以期为推动小学音乐工作的创新改革以及课改理念的落实提供参考。

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一)有助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自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理念以来,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不再一味地强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也不再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标准。致力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美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对学生以后人格和性格的发展形成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落实,推动了学科教育与美育的融合,让学生能在学习音乐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个人的多方面审美能力。

(二)有助于反哺文化课程学习效率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年龄限制往往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在面对音乐学科或者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时很容易出现懈怠心理。通过美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坚韧不拔的品质以及远大的理想,从而能间接地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举例而言,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中的《阳光少年》这首歌时,其中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值得追求的。尤其是对一些开始出现叛逆心理不愿意认真学习的高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利用音乐作品和音乐活动来教育学生,能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

(三)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精神品质与文化技能构成了驱动学生成长的两辆马车,前者决定了学生成长的方向,后者决定学生在某一领域所能取得的高度。优秀的音乐作品,其创作背景、节奏、旋律、歌词等音乐要素正是审美教学的资源和切入点,在现代教育工作中,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渗透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明是非、知善恶、审美丑的能力,能让学生在优秀艺术作品的熏陶下形成健康向上的志趣,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可行性

(一)音乐作品有着感人的创作背景

音乐作品除了其本身的艺术审美价值,还会有自身特定的创作背景,不论是作者的情感流露还是时代的呼吁召唤,这些都会为音乐作品本身增添许多厚重。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欣赏学习一首歌时,适当地为学生介绍其创作背景,用歌曲背后感人的故事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歌唱祖国》时,因为这首歌家喻户晓所以很多学生已经会唱了。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弱化技法层面的教学,为学生补充这首歌的创作背景:“1950年9月15日,作曲家王莘路过天安门时被金色晚霞笼罩的天安门广场吸引,看到一面鲜红的国旗在霞光中高高飘扬,随即心潮澎湃,在爱国激情带来的灵感下,歌词的梗概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中。”当学生了解到这一故事后,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爱国精神,对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也会理解得更加透彻。

(二)音乐作品有着动人的节奏旋律

“音乐无国界”这句话强调了音乐作品能跨越种族、文化以及语言的力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面对一首听不懂的歌曲或者单单是一段伴奏也会直观上觉得“好听”。这就是音乐旋律的力量,能让人直观地感受到审美价值。根据音乐作品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开展美育工作,不论是集体的乐器演奏还是优秀作品的赏析都能唤醒学生心中情感。例如,在学习壮族地区的扁担舞时,教师可以按照“欣赏、讲解、体验”的教学思路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充满民族风情的旋律中起舞。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壮族地区的文化特色,从而提升文化审美能力。

(三)音乐作品有着精彩的歌词表达

歌词的品质决定了一首歌曲质量的上限,许多优秀音乐作品的歌词自身就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这些对仗工整、辞藻精美、情感真挚的歌词为教师开展审美教育提供了可能。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要加强对歌词赏析的重视,将创作者渗透在歌词中的情感剖析出来,带领学生感悟歌词的美。以《我们的田野》这首歌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大声朗读歌词,便于学生后续演唱时的发声,同时体会歌词描绘出来的美景。“碧绿的河水”“无边的稻田”“金色的鲤鱼”“蓝色

文档评论(0)

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各学科教育教学资料、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