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登鹳雀楼》教学实录 .docxVIP

《登鹳雀楼》教学实录 .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

PAGE

PAGE1

《登鹳雀楼》教学实录

1、《登鹳雀楼》教学实录

开始学习《古诗二首》,都是千古名篇——《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说简单也简单,古诗基本都读过,很多孩子都会背。说难也挺难,要做到理解诗句意思,领悟描写的哲理和意境,即便是高年级孩子,也难以说得明白。

教学时,以单元主题“家乡”引入,知道会从这个单元课文中,去到不同的地方,欣赏不同的风景。古诗是古人所写,就是他们在去到不同地方,看到不同风景时写下的诗。

开场白说完,直接让学生从两首古诗的题目中,找出这两首古诗,是写了哪两个地方的风景?

生:写了“鹳雀楼”的风景。

师:很好,这是第一首诗的题目中就告诉我们的信息。

生:第二首写的是瀑布。

同学们都笑起来。

纠正她:“瀑布”是风景,不是地方,是哪里的瀑布呢?

生:是“望庐山”的瀑布。

大家又哄堂大笑。性急的孩子直接喊出来“是庐山”。

肯定他:虽然你说错了,但是值得表扬,因为你对“庐山”这座山不熟悉,才以为“望庐山”是一个完整的名字,如果是“望敬亭山瀑布”(家乡的山名自然熟悉),就不会错以为是“望敬亭山”是一个山名了。

这个环节里,孩子们学会了从诗的题目中获取信息,也知道了“鹳雀楼”和“庐山”是现在著名的景点。

图片

先读《登鹳雀楼》,虽说都会读,但题目的停顿还是需要提醒。在前面知道“鹳雀楼”是一个完整的名字后,这里再读,就都能准确地读好“登/鹳雀楼”的节奏。

请部分孩子读,再齐读,古诗学习的第一个任务顺利完成:读准字音和节奏。

怎样“再上一层楼”?继续读,继续聊,边聊边读,边读边聊。

师:这首诗是王之涣在鹳雀楼的哪个位置写下的?

生:楼顶。

师:从哪里能看出来在楼顶?

生:题目叫“登鹳雀楼”,就是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的楼顶。

师:鹳雀楼和我们现在住的高楼不是同一种楼,它是古代一栋很高大的建筑,诗人登上了楼顶,看到了哪些景色?能在诗句中找出来吗?

生:看到了“黄河入海流”。

师:会找!鹳雀楼就在黄河边,这可不是一般的风景。

引导孩子们联想家乡的敬亭山,登上山顶也能看到一条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那么黄河又是怎样的一条河呢?

生:黄河的水很黄,有人说是“一碗水,半碗沙”。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与长江是我国最长的两条河流。黄河的水与我们见过的小溪、小河、小江一样吗?

生:应该不一样。

师:当然不一样!大诗人李白曾写“黄河之水天上来”,你觉得黄河的水是怎样的?

生:觉得黄河的水是从天上流下来的。

生:黄河的水很大。

生:黄河的水流得飞快。

生:我还记得有一首诗里,写黄河的水能一直流到天上的牵牛织女家那儿去。

师:啊,那是刘禹锡写的《浪淘沙》,里面就写到“九曲黄河万里沙”。

生:黄河的水很黄,浪很大。

师:王之涣登上鹳雀楼,正看到黄河的水波浪翻滚,奔涌向东而去,只有哪里才能容得下黄河呢?

生:大海。

师:就叫——

生:黄河入海流。

再读这句,明显有了气势。

有的孩子为了体现黄河汹涌澎湃的感觉,扯着嗓子读,提醒了他们,示范,找感觉,请几个朗读好的孩子再示范,慢慢的,他们也能读出“雄浑”之势了。

图片

师:诗人还看到了什么风景?

生:白日依山尽。

师: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

孩子们开始意见相左,有的说早上,有的说傍晚。

这一句诗中有两个生字,正好在这里先交流理解。“依”是“靠着”的意思,“尽”是“消失”的意思,这样一说,意见统一了,“白日”是黄昏时分的夕阳。

师:当王之涣登上鹳雀楼顶,他所在的位置就到了一定的高度,他看到的也是不一样的风景,此时他眼中的落日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呢?

生:都是往山下落的。

师:你说的是一样的地方。是啊,平日在地面上,也能看到“白日依山尽”,但此刻在鹳雀楼顶,看到的“白日依山尽”哪里不同?

生:平时看到的太阳是从天上往下落,这个时候,他站在很高的地方,太阳是往底下落的。

孩子表达得虽不甚清晰,但是他的空间感令人叹服。

师:你太厉害了!这就是站位与视角的关联啊。王之涣站在鹳雀楼顶,他的视线随着落日缓缓往下,远远望去,山峰跟自己也差不多高,夕阳仿佛是在往他的脚下落。往下,往下,然后,诗人就看见了同样在他脚

文档评论(0)

st556677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高质量学习资料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