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VIP

贵州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唐代,毋庸置疑是一个弥漫着诗的时代。这时期诗歌的繁荣与统治者的热衷有关

,也与诗歌发展至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有关,同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诗赋成

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在诗歌发展史上,律诗定型于初唐,而为律诗制定规则的沈佺期

、宋之问恰恰曾担任科举考试的考官。所谓“文无第一”,文学创作方式千差万别,

很难统一标准断言孰优孰劣,而考试就需要一个客观、可衡量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

律诗的标准。科举试诗诗体是五言六韵十二句的排律,于是文人们大力作五言律诗。

律诗在唐代的迅速发展与科举考试不无关系。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

上草,一岁一枯荣”实际上就是少年时准备科举试的习作。这时代的很多诗人都有很

小年纪开始作诗的记录,比如骆宾王的《咏鹅》传说是其七岁时写的,杜甫说自己“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王维则“九岁知属辞”。诗人早慧并非因为某种基因突

变而使这个时代诞生了很多诗歌天才,而是作为社会制度的科举规则使然。在唐代,

诗歌并不只是精英文化,而是一种全民狂欢。中唐传奇小说集《集异记》中记有一则

轶事:开元年间的某一天,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一同在旗亭饮酒。这时候来了

一些梨园伶人在宴会上演唱乐歌。三人在一旁观看,并偷偷约定,伶人们演唱谁的诗

作最多即为优胜。只听一位伶人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

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于是王昌龄笑着在

墙上画一道标记,表明伶人们演唱了一首自己的诗。接着又有一位伶人演唱了高适的

《哭单父梁九少府》,于是高适也笑着在墙上画一道标记。之后伶人又唱王昌龄的“

奉帚平明金殿开”一诗,这时王之涣有点坐不住了,强撑面子道:“这都是些俗人,

岂能唱阳春白雪的曲子。”他指着伶人中看起来技艺最好的一位说:“如果这位唱的

还不是我的诗,我以后就甘拜下风,再不敢跟你们比高下。”过了一会儿,这位伶人

果然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则轶事本身可能出自演绎,然而,宴饮娱乐时演唱

诗歌在唐代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这自是无疑。现藏于湖南博物馆的唐长沙

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上写的一首诗也许能让我们更真切感受诗歌是如何弥漫在唐代人

的生活中的。这首诗写道:“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哢春声。

春天的池水、小草、人、鸟儿,毫无修饰的白描;语言随性得像随口吟出,却将

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灵动自然、音韵和谐。这是一个全民皆能诗的

时代。孟郊《教坊歌儿》道:“十岁小小儿,能歌得朝天。六十孤老人,能诗独临川

。”唐代的人们浸润在诗歌的世界中,诗歌已经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那些流传千古

、后人无法企及的诗歌与诗人之所以诞生在这个时代,并不是横空出世,而正是因为

有如此丰厚的诗歌土壤的滋养。

(摘编自《诗歌在唐代达到高潮:“诗必盛唐”有失偏颇,当代人如何学诗?》

材料二:

唐代诗歌的发展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潮,这一高潮的出现,是由于中国古代封建

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成熟,也由于中国古代以五七言为代表的诗

歌经过长期的发展,而终于也趋于成熟。这两个发展成熟的过程都是长期的,曲折的

。到了隋唐统一后,正好都步步进入了高潮。两个高潮的汇合当然要比一个高潮更有

力量,这就使得唐诗的局面波澜壮阔,如春风得意,晴空万里,永远给我们留下了难

忘的印象。

唐诗的走向高潮,诗歌的特色就表现为更近于自然流露;这乃是艺术上的归真返

璞,语言上的真正解放;建安以来诗曾经一度离开了歌的传统,这时便又重新接近起

来。若是对照赋是“不歌而诵”的,那么赋的衰亡,岂不也正是歌的复兴的又一佐证

吗?绝句的涌现因此乃成为诗坛上一个新的突破。唐人歌唱的诗以绝句为主。

绝句来源于民歌,南北朝民歌中早已出现了大量的绝句,但是诗人中却很少有这

类的写作,直到盛唐诗歌高潮的到来,绝句才一跃而为诗坛最活跃的表现形式。张若

虚以《春江花月夜》一首,便誉满诗坛,正因为这首诗实际上乃是由九首绝句接连而

成的,所以特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