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一题一辩一写: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实践探索.pdfVIP

一题一辩一写: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实践探索.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一题一辩一写: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实践

探索

作者:***

来源:《中学语文(学生版)》2020年第09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在高中语文《〈论语〉选读》课程的开设过程中,由于“选读”的方式不可避免地出现“断

章取义”的理解上的问题,也因为《论语》“语录体”文集的特点而产生“片段式”“碎片化”的阅读

上的问题。比如对于“孔子思想”的理解: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

贵,于我如浮云”,那么孔子是否对“利”持反对否定的态度呢?如果认为是,就会有走向“讳言

利”“排斥利”的可能性。倘若学生能够知道孔子并不反对追求“利”,但又无法证据确凿地说清

楚其理由,仅仅停留在文句本身的赘述,甚至于把自己的主观猜测强加上去,牵强附会地进行

表达。这样的阅读与表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而只是一种“主观臆测”。凡此种种,皆

是因为缺乏基于“真实”基础上的思辨阅读与思辨表达。

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合适的策略去弥补。讲求证据,讲究逻辑,这是我

们阅读中极为缺乏的能力,也是新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重视和强

调的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并且专门设置“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提高

“分析质疑、多元解读”的思辨阅读能力,学习“反驳”“有理有据”的思辨表达能力。

一、三环推进:让思辨开花结果

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有必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强化阅读与表达的思辨性。表达包括口

头的、书面的。因此可以从阅读、辩论、写作三个维度展开思辨训练。

根据思维的发展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思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思辨的萌发、思

辨的生长、思辨的结果。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出现困惑、产生質疑,这是思辨之花闪烁的前

奏,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保护好思辨的“火种”,并将它引燃,最终形成阅读思辨的一个问题(一

题),成为后续思辨的抓手。根据一个问题,我们进行一场辩论(一辩),在辩论前搜集材

料,在辩论中分析论证观点,并对观点作出初步判断。最后将思辨的结果通过书面写作的方式

表达出来(一写),总结确证一个结论。因此,通过一题、一辩、一写,我们在思辨性阅读与

表达的三个阶段,完成了聚焦一个问题——证明一个观点——确证一个结论的思辨过程。

二、层层深入:让思辨化茧成蝶

一题:在追问1.和反思中聚焦问题(思辨的萌发)

学生在阅读中要善于思考质疑,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关注矛盾。文本的矛盾之

处,正是问题的产生之处,也正是学生思辨能力绽放的起点。在教学《论语》时,文本中就有

很多这样的矛盾和困惑,对于这些困惑我们要不断地追问和思考。

比如,当孔子遇见楚狂接舆、长沮桀溺、荷蓧丈人、荷蒉者等隐者,对于动乱不安如滔

滔之洪水的黑暗社会,孔子与这些隐者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孔子面对困难坚持不懈投入到

改变社会现状的行动中去,从未动摇这一份以天下为己任的信念和责任。而隐士们认为世道清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明的时候可以走上仕途施展自己的才能,否则就应该隐居起来远离世俗与黑暗。他们各执己

见,彼此不能说服。

关于这一场“仕与隐”的争论,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里可以发掘一系列的矛盾与追问:对

于孔子的积极入仕该赞同?对于隐士们的消极避世该批判?孔子思想中有没有“隐”的成分?长

沮桀溺等隐士的某些观点是否就一定不值得推崇?能否武断地判定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属于

仕,还

文档评论(0)

132****56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