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第一章
1、殷墟
殷墟是我国商朝后半期文化遗址,位于我国河南省安阳市的北郊。它的范围是
以小屯村为中心,总面积约有42平方公里。商朝第二十个王盘庚于公元前14
世纪把国都迁到殷以后,直到商朝灭亡的二百七十三年时间里,一直以此为都
城。商朝灭亡后,殷都逐渐成为废墟,后人称为“殷墟”。
2、国人暴动
国人暴动,又称彘之乱,是公元前841年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的以平民为主体
的暴动。西周后期,周厉王贪财好色,霸占山林川泽,不准平民上山砍柴狩猎,
下河捕鱼。他还派人监视平民的言论、行动,杀死不满他的人。人民只能“道
路以目”。公元前841年,终于爆发了“国人暴动”。镐京的平民和奴隶攻入王
宫,周厉王仓皇逃跑,政权暂时由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史称“周召共和”。
“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直接导致了周王室日趋衰微,逐步出现
了分崩离析的局面。
3、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由
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
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
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
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
面兴盛开辟了道路。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
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4、盘庚迁殷
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
五次。这是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
灾。有一次发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搬家。从商汤开始传了二十个王,
王位传到盘庚手里。盘庚是个能干的君主。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
决心再一次迁都。可是,大多数贵族贪图安逸,都不愿意搬迁。一部分有势力
的贵族还煽动平民起来反对,闹得很厉害。盘庚面对强大的反对势力,并没有
动摇迁都的决心。由于盘庚坚持迁都的主张,挫败了反对势力,终于带着平民
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在那里整顿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
复兴的局面,以后二百多年,一直没有迁都。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
5、葵丘会盟
公元前655年,周王室内讧,齐桓公联合诸侯保住太子郑的地位。不久,又拥
立太子郑为王,即周襄王。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
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对齐桓
公极力表彰。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
霸业达到顶峰,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
第二章
1、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在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
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
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
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
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第二年,两个术士侯生和卢生,暗地里诽谤秦始皇,
并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调查,审理下来,得犯禁者四百
六十余人,全部坑杀。此即为“坑儒”。两件事合成“焚书坑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