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肝著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以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诊断标准(2002年)。
本病多因人体正气不足,感受湿热疫毒之邪,侵入血分,内伏于肝,影响脏腑功能,损伤气血,导致肝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病情的发生发展可与饮食不洁(节)、思虑劳欲过度有关。本病病程多久,綿愈。常见胁痛、乏力、纳差、腰膝酸软、目黄、尿黄等症候,部分病人可见蜘蛛痣及肝掌,脾脏一般无明显肿大。
肝病病程超过6个月,症状持续和肝功能异常者,即为本病。部分病例因病时日久,病史可不明确,而于检查后发现。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
有乙型肝炎或HBsAg阳性史超过6个月,现HBsAg和(或)HBVDNA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HBV感染。慢性乙型肝炎可分为(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V—DNA和HBeAg阳性,抗—HBe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2)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和HBVDNA阳性,HBeAg持续阴性,抗一HBe阳性或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二)证候诊断
1.湿热留恋,气虚血瘀证:两胁胀痛,善太息,胸闷,腹胀,身目黄染,黄色鲜明,小便黄赤,口干苦或口臭,脘闷,乏力,或纳呆,或腹胀,恶心或呕吐,右胁胀痛,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舌质暗红,舌苔黄腻,脉弦细或细数。
2.肝郁脾虚证:胁肋胀痛或窜痛,急躁易怒,喜太息,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乳房胀痛或结块,嗳气,口淡乏味,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3.肝肾阴虚证:腰痛或腰酸腿软,胁肋隐痛,眼干涩,五心烦热或低烧,耳鸣、耳聋,头晕、眼花,口干咽燥,劳累加重,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4.瘀血阻络证:胁痛如刺,痛处不移,朱砂掌,或蜘蛛痣色暗,或毛细血管扩张,胁下积块,胁肋久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口服中药汤剂
1.湿热留恋,气虚血瘀证
治法:清热利湿,益气活血,疏肝健脾
推荐方药:益肝化湿饮加减。主要成分:柴胡、香附、枳壳、陈皮、白芍、茯苓、白术、泽泻、猪苓、虎杖、垂盆草、丹参、鳖甲、黄芪等。
加减:身目黄染甚者,加茵陈、栀子、大黄;腹胀、恶心、呕吐甚者,加大腹皮、竹茹、厚朴
2.肝郁脾虚证
治法:疏肝健脾。
推荐方药:逍遥散加减。主要成分: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薄荷、甘草等。
加减:斜肋胀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胃脘胀满,加木香、炒谷芽、莪术;乳房胀痛或结块加红花、川芎、鳖甲。
3.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
推荐方药:一贯煎加减。主要成分:北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子、玄参等。
加减:眼干涩,五心烦热甚者,加丹皮、决明子;口干咽燥,劳累加重甚者,加玉竹、西洋参
4.瘀血阻络证
治法: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主要成分:当归、桃仁、红花、川芎、赤芍、丹参、鳖甲等。
加减:胁痛甚者加延胡索;胁下积块,胁肋久痛,面色晦暗加炮山甲、五灵脂、莪术。
(二)辩证使用中成药
清热利湿、解毒:茵栀黄制剂,舒肝宁葛射液等。滋补肝肾:五味子制剂等。
活血化瘀:复方鳖甲软肝片等。
(三)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
1.捏脊疗法:卖夹脊穴,每日1次,可调和肝脾、疏通气机,通利水道,疏肝解郁健脾,改善膀胱气化功能。后背皮肤破溃或脊柱外伤者並忌。
2.肝治疗仪:卖穴合谷、外关、足三里、阳陵泉、中封、中脘、天枢、期门等,每次选卖3—4穴,每次30分钟,可提高机体免疫状态,改善肝功能。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评价: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03年重庆中医证候评分表制定。开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开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开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2.西医疗效及关键性指标评价:参照《实用内科诊疗规范》制定。
开效:ALT、AST、总胆红素降低70%。
有效:ALT、AST、总胆红素降低50%。
无效:ALT、AST、总胆红素无变化。
(二)评价方法
1.中医证候疗效:每2周评价1次,采用习莫地平法。
积分减少(%)=(疗前积分一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总有效率=(临床痊愈+丌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西医疗效及关键性指标评价:治疗前后检查1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