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其中可免费阅读5页,需付费70金币后方可阅读剩余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4、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道家之虚静及尼采之虚无论古筝演奏审美诉求》
一、引言
中国古筝,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乐器,在音乐艺术的殿堂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演奏技巧和深邃的审美内涵,往往需要借助东方哲学思想进行解读。本文旨在探讨道家之虚静与尼采之虚无对古筝演奏审美诉求的影响,以期为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考。
二、道家之虚静与古筝演奏
道家思想强调“虚静”,认为万物皆由道生,道之虚无使万物得以自由生长。这种思想在古筝演奏中体现为一种内心的平静与淡泊,追求音乐与心灵的和谐统一。
1.虚静之心境
在古筝演奏中,虚静的心境是至关重要的。演奏者需摒弃杂念,以虚静之心感受音乐的韵律,将自身融入音乐之中,达到人琴合一的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