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西方文论(2_原创精品文档.pdf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中西方文论

阐释儒家诗学关于文艺美的标准

“中和”:指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相互对待、相互对立的结构因素(观点、情感、事件)中持一种不偏不倚、适

中调和的态度。传统儒家哲学视中和为本体论意义的概念。

文艺的“中和”观体现:

①对文艺的形式与内容有关系的规范性:文质彬彬;内容尽善;形式尽美、辞达而已。

②对文艺的情性规范性: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③对文艺思想价值观的规范性:思无邪(尽善)。

儒家解诗方法常常是政治化、道德化、伦理化,这一传统形成的原因或

许有

①受到春秋时期“赋诗以言志”、“断章取义”的传统影响。

②作为早期文化创始时的先秦时期,人们进行交流的方式往往是运用既有的文化典籍。在既有的文化典籍中,

也只有《诗》三百作为交流的工具。有交流则有阐释运用。

③儒家本来“入世”特征。

④西汉:董仲舒“天人感应”说把这种诗学政治化、道德化、伦理化之极端。

儒家诗学关于文艺功能的观点

⑴对人生修养方面的作用:

①礼乐(诗)是人生修养的必须专案。儒家注重礼乐修养,其目的是达于“仁”,只有具有这样的人格境界,

才能称之为君子人格。

②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表明:在人生境界修养中,具有由幼儿到成人、由外部的行为世界

到内部的精神世界的这样一个渐进原则。

⑵外交方面的作用:

“赋《诗》以言志”,断章取义的特征。

⑶认识方面的作用: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⑷社会政治伦理方面的作用:

①兴、观、群、怨。

知言养气”说的影响:

⑴对文学理论的影响:

①一方面,对古典文论“文如其人”观的形成产生直接影响。

②另一方面,对主体的儒家道德人格涵养的强调是无可非议的,但发展到“存天理,灭人欲”的程度则是不

可取的。

⑵文学创作的影响:

①一方面,孟子的养气说开启了对孔子以来“圣人”的形而上、高不可及的形象的消解,激励着中国文人加

强主体自身的人格涵养,以此成“神”、“圣”,从而促使中国古典文学形成自强不息的文学精神、济世救民的

入世进取精神传统。

②这一影响在“国家不幸诗家幸”的时代尤甚。

“以意逆志”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提出“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的重要观点。

①该观点是针对春秋时期“赋《诗》以言志”、“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传统提出来的。这种解诗、运

诗传统产生“以文害辞”、“以辞害志”的消极作用。

②孟子认为,“以意逆志”是正确解读原文本的方法。

评价:“以意逆志”实际上谈到的是阐释的有效性问题:文本中作者的“志”是客观存在的。说诗人如何去领

受这种“志”?在“赋《诗》以言志”、“赋《诗》断章,餘取所求焉”的语境下,说诗者、用诗者均以实际的

功用性目的来阐释接受诗歌。因此,当时的阐释接受体现出了主观实用性特征。这种主观实用性的阐读法可能

导致对诗歌文本的误读,进而导致儒家诗学及政治学价值体系的紊乱。因此,不管上述四种说法,其实质都是

在尽可能规范对诗的阐释与接受的有效性。

知人论世”说

①提出了“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观点。

②“知人论世”可与“以意逆志”这种文学阐释法相联系。

③“知人论世”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传记”式批评方法。西方这种批评方法是由法国学者圣佩韦宣导的。

庄子自然美学观的阐释

①提出了自然论美学思想,反对人为修饰。追求一种化境的艺术审美境界。

②实际上是老庄自然无为的哲学观、社会观在艺术美学上的体现。

审美心境论

①提出了心斋、坐忘、虚静等艺术创作的心境论,要排除外在的欲望、知识、利害关系的干扰。

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与自然万物“物我合一”、“物化”,才会作出自然天工的作品。

言、意关系命题

①道家认为,言不能尽意。语言有其遮蔽性、局限性。

②道家之所以认为言不尽意,究其实质,还是根源于道家之道的特征:道是不可言说的、抽象的、具体可感

的但绝不是具体可言、可见、可触的。如果言能尽意,则他们所追求体认的“道”就丧失了其不可言说性,可

言则“非道”。

③道家关于言-意的关系对中国文学

文档评论(0)

132****34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