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
第PAGE1页共NUMPAGES5页
第18-19章知识梳理
第18章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知识梳理
一、函数的相关概念
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设为x和y,如果在变量x的允许取值范围内,变量y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变量y叫做变量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
是的函数,如果当=时=,那么叫做当自变量为时的函数值.
二、正比例函数
1.定义:
定义域是一切实数的函数y=kx(k是不等于零的常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常数k叫做比例系数.
注意: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
2.图象: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k≠0)的图像是经过原点(0,0)和点(1,k)的一条直线,.我们把正比例函数y=kx的图像叫做直线y=kx.
3.画函数图像的步骤:(1)列表;(2)描点;(3)连线.
画直线y=kx的图像.为了方便,我们通常取原点O(0,0)和点(1,k).
4.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1)当k0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自变量x的值逐渐增大时,y的值也随着逐渐增大.
(2)当k0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自变量x的值逐渐增大时,y的值也随着逐渐减小.
三、反比例函数
1、定义
定义域为不等于零的一切实数的函数,(k为不等于零的常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k也叫比例系数.
2、图象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永远不会与x轴、y轴相交,只是无限靠近两坐标轴。
3、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基本步骤:
(1)列表:自变量的取值应以0为中心,在0的两侧取三对(或三对以上)互为相反数的值,填写y值时,只需计算右侧的函数值,相应左侧的函数值是与之对应的相反数;
(2)描点:描出一侧的点后,另一侧可根据中心对称去描点;
(3)连线: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连接各点并延伸,连线时要用平滑的曲线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连接,切忌画成折线。注意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延伸部分有逐渐靠近坐标轴的趋势,但永远不与坐标轴相交;
(4)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分布是由k的符号决定的:当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当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
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当>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一个象限中,随的增大而减小;
(2)当<0时,两个分支分别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内,在每一个象限中,随的增大而增大。
(3)两个分支都无限接近但永远不能达到轴和轴。
四、函数的表示方法
函数的表示方法有三种:解析式法,列表法,图象法.
1、解析法
把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用数学式子来表达,这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解析法.这种数学式子也就是函数解析式.如、,再如、、……,
2、列表法
这种把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用表格来表达,这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3、图象法
这种把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用图像来表示,这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几何证明知识梳理
一、几何证明
1.命题和证明
(1)命题
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
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判断为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2)演绎证明(简称证明)
从已知的概念、条件出发,依据已被确认的事实和公认的逻辑规则,推导出某结论为正确的过程.
要点:
命题通常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2.公理和定理
(1)公理:人们从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命题叫做公理,它们可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
(2)定理: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推理方法证明为正确的,并能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3.逆命题与逆定理
(1)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则这两个命题叫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它的逆命题.
(2)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也是定理,则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叫另一个的逆定理.
4.证明真命题的一般步骤
(1)理解题意,分清命题的条件(已知)、结论(求证)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在图中标出必要的字母或符号
(3)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写出“已知”和“求证”
(4)分析题意,探索证明思路(由“因”导“果”,执“果”索“因”)
(5)依据思路,运用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条理清晰的写出证明过程
(6)检查表达过程是否正确、完善
要点:
(1)一个命题(定理)的逆命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八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第16-17章 知识梳理-(沪教版,上海专用).docx
- 【八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期末数学试题(二)(原卷版).docx
- 【八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期末数学试题(一)(解析版).docx
- 【八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期末数学试题(一)(原卷版).docx
- 【八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专题01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性质(知识精讲+综合训练)(解析版).docx
- 【八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专题01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性质(知识精讲+综合训练)(原卷版).docx
- 【八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专题02 二次根式的运算(知识精讲+综合训练)(原卷版).docx
- 【八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专题02 一元二次方程(原卷版).docx
- 【八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专题03 二次根式的综合(知识精讲+综合训练)(解析版).docx
- 【八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专题03 二次根式的综合(知识精讲+综合训练)(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