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研究报告
PAGE
1-
2025最新版本-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分级管控与报告管理规程
一、总则
1.1目的与依据
(1)本规程旨在建立健全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分级管控与报告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规范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流程,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2)制定本规程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科学的风险辨识、评价和管控,实现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3)本规程明确了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分级管控与报告管理的具体要求,包括辨识原则、评价方法、分级标准、管控措施、报告程序等内容,为各级人员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南,确保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通过实施本规程,有助于提高企业整体风险管理能力,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1.2适用范围
(1)本规程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危险化学品行业、能源行业、服务业等领域。
(2)无论企业规模大小、行业类别、经营模式,凡涉及人员活动、设备设施运行、物料运输、环境影响的领域,均应按照本规程的要求,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分级管控与报告管理工作。
(3)本规程亦适用于企业内部各相关部门和岗位,包括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技术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等,以及各生产车间、班组、岗位等,确保全体员工了解并执行相关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同时,对于企业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也应参照本规程进行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1.3定义与术语
(1)安全风险:指在特定的条件下,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他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
(2)风险辨识:指识别和确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潜在安全风险的过程,包括对人员、设备、物料、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以识别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
(3)风险评价:指对已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为风险分级和管控提供依据。风险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可结合专家判断、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和实验验证等多种手段。
二、安全风险辨识
2.1辨识原则
(1)全面性原则:安全风险辨识应覆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设计、施工、生产、储存、使用、维护、报废等环节,确保无遗漏地识别出所有潜在风险。
(2)科学性原则:辨识过程应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则,采用系统分析、逻辑推理、专家判断等手段,确保辨识结果客观、准确、可靠。
(3)动态性原则:安全风险辨识应具有前瞻性和动态性,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技术进步、环境因素等变化,及时更新和完善风险辨识结果,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风险环境。
2.2辨识内容
(1)人员风险:包括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健康状况、心理因素等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如操作失误、疲劳作业、违章指挥等。
(2)设备设施风险:涉及生产设备、安全设施、工艺管道、电气系统等可能存在的故障、损坏、老化等问题,如设备故障、管道泄漏、电气短路等。
(3)物料风险:涉及生产物料、储存物资、废弃物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的风险,如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物质、放射性物质等。
2.3辨识方法
(1)系统分析法:通过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包括对生产流程、作业环境、人员行为、设备设施等进行全面分析,找出潜在的安全风险。
(2)专家评估法: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安全生产专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专业知识,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识别。专家评估法可结合现场勘查、访谈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提高风险辨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风险矩阵法:运用风险矩阵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对风险进行排序和分级。风险矩阵通常采用二维矩阵,横轴表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纵轴表示风险发生的严重程度。通过风险矩阵,企业可以优先处理高风险事件,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的放矢。
2.4辨识程序
(1)成立辨识小组: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由安全生产、技术、设备、人力资源等部门人员组成的风险辨识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风险辨识工作。
(2)制定辨识计划:辨识小组应制定详细的风险辨识计划,明确辨识的时间、地点、内容、方法、责任人和预期目标,确保风险辨识工作有序进行。
(3)开展现场辨识:按照辨识计划,辨识小组深入生产现场,对人员、设备、物料、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运用系统分析法、专家评估法、风险矩阵法等方法,识别出潜在的安全风险。辨识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包括风险描述、发生概率、潜在后果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