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第二章自然灾害系统及形成机制
2.1自然灾害系统
2.1.1灾害系统的概念
灾害系统是复杂的地球表层之异变系统
地球表层——一般定义为组成地球系统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与人类文化
(技术)圈的交界面。即上至对流层顶部,下至岩石圈底部。
灾害系统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灾害系统是由天、地、人这三个子系统中各种灾害现象和成灾过程共同组成的
有机整体。
第二:组成灾害系统的天、地、人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各种灾害现象不是彼此孤立、互
不关联的,而是具有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在关系。
第三:灾害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与天、地、人三个子系统中的灾害现象有着本质的区
别。
2.1.2灾害系统的组成要素
灾害系统的组成要素,不同的学者观点不同,多数人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四个要素。
①孕灾环境
定义:包括孕育产生灾害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孕灾环境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
圈、物质文化(人类—技术)圈所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
持孕灾环境占优势的学者认为:近年来灾害发生频率、损失与年剧增的原因与区域及
全球环境变化有密切关系,其中最突出的是气候与地表覆盖的变化,以及物质文化环境的
变化。
孕灾环境(观点)的主要内容
A:区域环境演变时空分异规律(气候变化、地貌变化以及土地覆盖变化过程)的重建;
B:编制不同空间尺度的自然环境动态图件;
C:建立环境变化与各种致灾因子时空分异规律的关系(即建立渐变过程与突变过程的
相互联系)(如大气圈异常与风涝灾害的关系,海温变化与洪涝灾害的关系等)
D:寻找在不同环境演变特征时期的区域自然灾害空间分布规律;(如森林砍伐何等程
度才引起水土流失,多大降水引起洪涝等)
E:结合区域承灾体的变化,对未来灾情进行评估
孕灾环境论的主要结论
主要理论:
区域环境稳定性与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
环境演变引起自然灾害的临界值域评定;
特征时段(冷期与暖期、干期与湿期)自然灾害分布模式相似型重建。
实践的目的:为区域制定减灾规划提供依据。
②致灾因子
定义:指可能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资源与环境破坏、社会系统混乱等孕灾环境
中的异变因子。
持致灾因子论的学者认为:灾害的形成是致灾因子对承灾体作用的结果,没有致灾因
子就没有灾害。
致灾因子(观点)的主要内容
A:致灾因子的分类——一般分为自然致灾因子和人为致灾因子
B:研究致灾因子产生的机制及其风险评估
持致灾因子论的主要结论
主要理论:
致灾因子分类;
致灾因子形成机制和致灾因子的风险评价。
实践的目的:提高致灾因子的预报准确率,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参数
③承灾体
定义:指各种致灾因子作用的对象,是人类及其活动所在的社会与各种资源的集合。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人既是承灾体,又是致灾因子。
持承灾体论的学者认为:没有承灾体就没有灾害
承灾体(观点)的主要内容
A:承灾体的划分——一般分为人类、财产与自然资源两类。
B:承灾体的脆弱性(易损性)评价
C:承灾体的动态变化监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