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pdfVIP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

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

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

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

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

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

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

“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

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

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

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

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

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

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

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

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

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

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

至也。

〔注〕吁俞:《尚书·尧典》:“帝曰‘吁!咈哉!’”吁(狓

ū须),感叹声。《尚书·尧典》:“帝曰‘俞’。”俞,犹言“然”,

表示应允。“故孔子”句:《尚书》传为孔子所编纂。《吕刑》被

收入,故云:“孔子犹有取焉。”皋陶(狔á狅姚):尧时的士官,

狱官之长。四岳:族中首要,主四方名山大岳之官,因有四岳之称,

可以参议政事。鲧(犵ǔ狀滚):尧的臣子,传说乃大禹的父亲。

方命:《汉书·王商传》引作“放命”,即“弃命”。圮(狆ǐ丕)族:

即“毁族”。见《尚书·尧典》。宁失不经:意为宁愿承担失刑的罪

责。不经,谓非常之罪。见《尚书·大禹谟》。祉(狕犺ī支):喜。

遄(犮犺狌á狀船):迅速。沮(犼ù巨):止。见《诗·小雅·巧言》。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二十二岁的苏轼应礼部试,写了

这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当时的主考官是欧阳修,详定官是梅尧臣。

梅主张取为第一名,欧阳修也很赏识,怀疑可能是他的门生曾巩所作,

考虑到文中“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这两句话没有注

明出处,最后决定取为第二名。及入谢,欧阳修问到那两句话的出处,

“东坡笑曰:‘想当然耳!’”(龚颐正《芥隐笔记》)由此可见,

即使写这种严格的应试之文,才华横溢的苏轼也是不排斥丰富的想像

力的。

试题出自《尚书·大禹谟》:“罪疑惟轻,功疑惟重。”孔安国传

注文:“刑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之至。”苏轼误记为“赏疑从与,

罚疑从去”,于是紧紧抓住这一题目,主要阐明古代的贤君赏善惩恶,

都是本着忠厚宽大的原则,主张“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

应试之文,佳作极少,但这篇文章却是佼佼者,有其鲜明特色。

由于文章的题目出自《尚书》,所以先以咏叹先王爱民之深,忧

民之切开头,紧扣主旨。接着从赏善与罚不善两方面说明,总归于

“忠厚”二字。周道衰落之后,穆王还是把要善于用刑的方法,告诉

吕侯。所谓“祥刑”,意谓用刑须审慎从事。王先谦《孔传参正》认

为“祥”当为“详”。按《汉书·明帝纪》:“详刑慎罚,明察单辞。”

又《刘恺传》:“非先王详刑之道也。”引《尚书》郑玄注云:“详,

审察之也。”“详刑”实际上就是要“慎刑”,所以说孔子对此还是

给予了肯定。衰世尚且如此,何况盛世呢?这是退一步说,从而更加

夯实了主旨的深厚基础。

但是,赏罚之道,要完全掌握它,并非易事。轻重的分量,也难

以掂得很准。所以文章从经文中拈出了一个“疑”字。解决疑难问题

的原则就是“罪疑惟轻,功疑惟重”。所谓“广恩”“慎刑”,都体

现了“忠厚”之义。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作者引用了唐尧不从皋陶执

法杀人的意见,而同意四岳任用鲧的例子,体现先王刑赏之

文档评论(0)

139****8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硕士生导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