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年上海市华二高二语文作文:如何看待古今之人对物性的不同态度.docx

2024年上海市华二高二语文作文:如何看待古今之人对物性的不同态度.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二高二作文题

郭橐驼种树成功,是因为他努力不改变物性;袁隆平改良杂交水稻成功,是因为他努力改变物性。你如何看待古今之人对物性的不同态度?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

思路梳理

1.?关键词:物性

2.?是什么?

它并不是一般地指客观事物,而是事物本身存在的特殊性,以及其所包含的微妙变化的特质。

3.?郭橐驼(古人)为何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古代科技并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不算高,故而对物性只能顺应,而无法改变。

4.?袁隆平(今人)为何杂交水稻,培育新种?

现代科技与农业理论都更为成熟,能够更高效地利用物性中的优势,来便利生活。

5.?古今之人对物性的态度真的是矛盾的吗?

非也,与其说袁隆平改变了物性,不如说他改良了物性。

——郭橐驼是顺应自然

弊处:对物性的教条坚守最终无法带来根本性的突破,影响到人类的实际生活

——袁隆平是更高层次的顺应自然

利处:不束缚物性,而是在遵循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新技术找到最优选

6.?我们该如何看待物性?

向内,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理论去研究“顺其自然”的背后展现出事物发展的规律

向外,我们要明确我们无论改不改变物性都是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了更美好的生活。

华二范文

摸索(63.5)

人与物的关系向来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有人提倡顺应物性,有人则努力改变。两者看似矛盾,实则内在相同。

郭橐驼的“不改变物性”是对树木自然生长规律的顺应、保护,是不对物加以人为的负面干预,而袁老的“改变物性”则是对物加以人为的正面干预,不仅保留其自然规律,还让其对人类有益。由此可见,两者的一致性。只不过郭没有找到正面干预的方法,而选择了顺应其本性罢了。

无论是改变或者不改变物性,我们都必须深谙其本质才能进行选择。物性,即物体自身的特性。它是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演变而来,也是某种物之所以为某种物的原因。对于生物来讲,其物性源于数万年来的自然选择;对于其他物,则源于人类数代的改造等,但无一例外均是它们为适应环境或为某种功能而形成的最优形态。对物性的不了解,很可能导致盲目的改变,从而无法让物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该畏手畏脚,不敢对物性做出改变。袁隆平先生培育的杂交水稻就是最好的证明。当人类的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时,仅仅发挥物自身的价值已不足以支撑发展所需。此时,我们就需要通过对物的正面干预来提高其某方面的价值。

然而,在改变物性时我们应警惕所谓“正面干预”的潜在危险。人类处在一个科技快速发展的阶段。然而,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还远算不上完善,因此,当我们在现有认识范围内改变物性,并得到利益时,我们并未考虑过随时间推移,人类认知完善而来的后果。正如《庄子》中所说:人类就如天地间的蜉蝣,沧海中的一粟。顺应物性时一种内在的谦逊,是在还不了解物的全部时选择顺应其千百年来演化的节律,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

?“我拿着它,以为自己是它的主人”。人类发展到今天,已强大了不知多少倍,但面对自然,我们依旧渺小,我们没有自大的理由。古人对物性的顺应是谦逊与敬畏,而当人类强大起来,我们似乎开始忘却了那份情感。我们可以为发展之需改变物性,却万不可为了显示人类的优越而改变物性。只有看到我们的渺小无知才有更大的前进的可能。

“一个人最大的智慧就是明白自己无知”且像无知的孩童般好奇地探索世界之物,向智慧之彼岸摸索吧。

以顺应为前提的改造(61)

郭橐驼顺应树的天性,不轻易东泥土,修枝干,因而养出了旁人艳羡的大树。袁隆平改良杂交水稻,提高亩产量,造福人类。一个顺应物性,一个改变物性,为何皆能取得好结果?

物性乃事物,特别是自然界的事物中,所具有的运行规律与天性。古人科技水平尚未如今天这般高度发达,他们只能靠天吃饭努力躬耕。“二十四节气”的诞生可体现他们对自然运行的敬畏与探索,而现代科学迅速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表达,人们越来越懂得改造物性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其实二者有共性,不论是顺其自然地种树还是改良水稻,其目的都是为了人实现自身的目的,顺应或改造物性皆是手段。

那我们如何顺应或改造物性?若是一味如古人般保持物性的原样,那人类难以进步,原始人也只能茹毛饮血,发展文明的过程中,人需要去对外物做出改变。而一味追求对物性的改变会导致人类的迷失与异化,在改变物性的同时产生的是工业革命中从阴沟里流出的黄金。

因此,从顺应物性为前提去改造物性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老子曰:道法自然。无人知晓造物主何以创造出世界,只知道万物仿佛在特定的规律中游走生死。而这些规律是可以被人所探索发现的: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探索遗传学规律,为育种提供指导;达尔文经观察提出“自然选择”学说。通过探索并顺应物性,我们可以更轻松地进行改造,而非摸黑般地去破坏。

改变物性时我们应注意限度。袁隆平改变水稻基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3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一线资深高中语文教师,十二年教学经验,语文教学组长,研究并擅长高中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