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古代儒学的宗教化
儒学不是宗教,但在它发展的过程中,有过宗教化的经历,历史上也有“儒、佛、道三教合流”的说法,所以我们在讲述古代宗教时,讲一讲“儒学的宗教化”问题。
一
儒学本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
孔子
儒学是先秦时期孔子、孟子等创立的一种政治伦理学说。它不是为解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有关彼岸理想的信条,而是面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企图通过伦理道德教化的方式使之复归于秩序稳定的一种学说。
孔子的天道观,既强调尽人事,又主张听天命;其人生观,既强调治国平天下,又主张修身养性。孔子崇仁,孟子尚义,他们重视仁义,甚至超过生命,主张在必要时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儒学的理性主义中融入了一定的宗教精神。儒家对天下大同政治理想的追求,对仁人君子美好人格的推崇,对天地君亲师的祭拜等,都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
但是,儒学毕竟不同于宗教。宗教主张有神论,而儒学却具有鲜明的无神论色彩;宗教具有明显的出世思想和否定世俗政治的倾向,而儒学却关心政治、主张积极入世;宗教有从事宗教活动的组织和神职人员,而儒学服从于政权,没有在政权组织以外建立自己的组织,没有入教仪式,没有教皇和专职祭司,所有仪式由官吏、族长或家长主持。
二
汉朝儒学开启了宗教化历程
儒学的宗教化,从汉朝开始。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用他的天道观改造儒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广泛吸收“阴阳五行”“谶纬神学”等多种学说,形成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开儒学宗教化先河。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人道源于天道,把世间的一切,包括政治制度、伦理纲常,统统归结于“天”,所谓“王者法天意”“人受命于天”等,使儒家所建立的政治伦理学说具有了鲜明的宗教倾向。“三纲五常”是儒家伦理文化架构的道德准则,通过定名分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颇似宗教教义。把《诗》《书》《礼》《易》《春秋》定为“五经”,立于学宫,取得了统治思想和学术的最高地位,颇似宗教经典。汉朝以后,祭天、祭孔、祭祖形成一整套仪式,中央到地方建立孔庙,对孔子牌位行跪拜礼,更具有宗教礼仪的性质。
三
宋明理学具有了准宗教的特点
佛教、道教的兴起,以及所谓儒、佛、道合流,使儒学更具宗教意蕴。经过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碰撞与融合,宋明理学把佛、道二教的许多思想内化了,从而使自己远离了儒学的本来面目。程颢、程颐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修养目标,这种主观内省具有宗教禁欲主义倾向;他们的“心性”和“理气”之学,“内外两忘”和“不动心”之说,具有了道和佛的意境。朱熹把孔子奉为神灵,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四书奉为经典,并用一生精力作注解;加之科举取士必考“四书”,并以朱熹注解为准,致使对儒学经典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朱熹的思想体系中,天理得到充分推崇,他认为,天理是一切理的综合,是万善的道德标准;人们应当不断涵养用敬,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在南宋开始为统治者所接受,到明清正式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周敦颐提倡的“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是一种禅宗“明心见性”式的修行;朱熹提倡的“半日读书,半日坐禅”,无疑具有浓厚的面壁修行的宗教特征;王守仁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的境界,则体现出更加纯真的佛陀境界。这样,作为政治伦理学说的儒学,经过宋明理学家的改造,统治者的倡导和利用,具有了准宗教的特点。
四
儒学最终未能变为宗教
宋明理学之后,儒学有进一步发展成为宗教的可能。但儒学最终没有变为“儒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经世致用”的传统对儒学发展的导引和制衡。所以,明末清初的启蒙运动,促成了纯真儒学的复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主张“经世致用”“明体适用”的思想,已经与“希高慕远,妄意神化”的宋明理学划清了界限,也打断了儒学宗教化的进程。尽管如此,后世儒学的发展依旧受到宗教的影响,从中央到地方各州府县建立孔庙,或文庙、夫子庙、学宫、书院等,祭祀孔子的场所比比皆是,香火不断。
五
儒学与道教、佛教的异同与融合
“三教”各有其不同。道教讲出世,佛教讲超世,儒学讲入世。道教重生理,佛教重心理,儒学重做人。道教讲静,佛教讲净,儒学讲敬。道教练气,佛教养心,儒学修身。道教保留原始宗教的成分,具有巫术性质;佛教兼有伦理和功利、理性和巫术;儒学注重伦理道德。道教比较隐逸清高,传承重视弟子的天资;佛教比较大众化,主张普渡众生;儒学主要通过学校教育传布,弟子多为书生。道家修行多在深山清静之地;佛家修行方法多样,口念阿弥陀佛也是一种方法;儒家往往把读书作为一种修行方法。活动场所,道教一般称宫、观;佛教一般称寺、院,亦称庙;儒学一般称庙,亦称宫、院。
“三教”亦有其共同点。相信存在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主宰万物,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产生敬畏与崇拜,进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强调道德修养,与人为善,劝人向善。说教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浙江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12月四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2023-2024学年上海市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汇编含答案.docx
- 2024届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三一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2024年上海市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学科核心素养质量监测试题(无答案).docx
- 2024年上海市华二高二语文作文:如何看待古今之人对物性的不同态度.docx
- 2025届高考作文押题预测:苦乐取决于人生追求.docx
- 2025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篱笆那边的诱惑与选择.docx
- 2025年初中语文:魏学洢《核舟记》原文+译文+注释+文本赏析+创作背景+作者简介.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之5组时事素材及相应思辨观点.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之一材多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