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论道德的谱系》读书报告
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主编的伦理学著作《论道德的谱系》,
第一次发表是在1887年,《论道德的谱系》是一部论述道德观念渊源的着作,
尼采不仅反对自柏拉图开始的“善理念论等,又反对经验主义道德谱系家认为
道德源于“利他。尼采道德哲学以人类不平等为起点,他将人们分为崇高的贵
族阶层与卑微的平民(奴隶)阶层,而且二所对应的道德观念分别为“主人
道德”与“奴隶道德。也就是说,作为强的“主人和作为弱的“奴隶
的道德评判标准是不同的。
尼采认为对基督教教士,对苦难理想的推崇,隐含着反理性、消灭意志,
取得力量的工具。教士将对苦难理想的推崇哲学化,理论化,以推崇苦难化的
理智与自然意志对抗,正如吠檀多哲学将肉体变成幻觉,来否认其真正痛苦。
甚至还带着讥讽的声称:“却有一个真理和存在的王国,但理性要被排除在这一
王国之外。这里尼采用吠檀多哲学解释了概念和价值的倒置,并通过对康德“事
物的知性这一概念的罗列进行了补充。在尼采看来,基督教教士恰恰是以推
崇苦难理想对价值和理念进行分裂转化。尼采认为只有客体能自如表达意见或
公开发表意见亦或独立不再发表意见,人就能游刃有余,发挥自己的思想
与感情,为了用另一种眼光去看问题,看种种概念,从而不受某些别有用心虚
假观念的蒙蔽。不过,信奉痛苦的教士们就是看到了这一点的恐怖,才会通过
一个个虚假的概念来消除人的自由意志,甚至排除了个人感觉,为达蒙蔽人智
力之目的。这些奉行崇尚苦难理想的教士因为崇尚苦难理想而获得权力,进而
这一力量促使教士坚定了他们对苦难的崇尚理想。当我们真真切切地跳出了对
苦难理想的推崇,却发现,这个理想竟是那么的恐怖和险恶。
不仅如此,信奉崇尚苦难的教士们把崇尚苦难理想当成他们对抗死亡,保
持自己的生活。推崇苦难所反映出的用人生对抗人生,表面上看似乎自相矛
盾,但是,这一自相矛盾之处仅仅是其暂时安排而已,就是要给我们心理误导,
只是障眼法,他们本是为了利用人类认知中古老的漏洞,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按尼采的说法:“崇尚苦难理想起源于一种业己衰落,但仍在为其生存而殊死搏
斗的生命的自我保护和自我拯救的本能。〃。教士们通过崇尚苦难理想控制人的
思想与行为,获得权力,然后开始了一场和那些最终会走向灭亡的人生的斗争,
试图与不可逆转的生命枯竭进程作斗争。他们迫切希望通过这种行为得到与众
不同的生存。正是这股强大的权力欲望,推动教士不断地改善他们的状况,但
是,在这种无法取得成功的强烈渴望之下,教士们也注定是一批失败,成了
不幸的牧羊人。
尼采在运用“精神高尚的人方面很有创见。海德格尔说:“尼采用精神高
贵这个词来命名一种由他本人最先认识到的历史运动,一种己经完全支配了
先前各个世纪、并且将规定未来世纪的运动,尼采将精神高贵以“上帝已经
死去作为中心进行了总结。不但如此,尼采从价值角度为精神高贵作出了
特定界定:“什么是精神高贵?一一就是最高价值的丧失价值。所以我们会
发现,这并不只是指“上帝,也就是基督教整体“最高价值之死,更多地是
指基督教道德之无效。同时,也引发我们对基督教道德价值的再认识与再反思,
要考虑这一道德是否为真、为理。因此尼采经过深刻反思,认为所有的道德价
值都不是先天客观所给予的,却被人凭空捏造。尼采这一理解,应该说还是破
大荒的,这种理解还拆除了一切道德价值伪装。尼采把道德活动看作是创造价
值最根本的活动,而人类生存的条件是价值即,价值之设置,预设生命活动之
需,符合生命活动要求的创作过程,即虚构价值。在此基础上尼采提出,“外表
无能怨恨之人”本身并无任何价值或意义可言,唯有人类,出于自身生存之需,
才赋予“无能怨恨的人以额外的价值和意义。所以“精神高贵的虚无
并非意味着存在的世界的缺席,而是意味着这个世界并非自然存在着某种
价值虚无所昭示的价值就在于生存论的意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