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病虫害的病原与虫害检测技术.pptx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病虫害的病原与虫害检测技术

汇报人:可编辑

CATALOGUE

目录

病原与虫害概述

病原检测技术

虫害检测技术

病原与虫害的防治技术

未来展望

01

病原与虫害概述

指导致植物病害的生物,主要是真菌、细菌、病毒等。

病原

指对植物造成危害的昆虫,如蚜虫、蝗虫、白蚁等。

虫害

根据病原的生物分类,可以将病原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等。

根据昆虫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可以将虫害分为刺吸式害虫、食叶性害虫和地下害虫等。

虫害分类

病原分类

病原传播

病原可以通过气流、雨水、昆虫等方式传播,也可以通过农事操作等人为因素传播。

虫害传播

昆虫可以通过迁飞、爬行、跳跃等方式传播,也可以通过风力、水流等自然因素传播。

02

病原检测技术

将病原从病组织或环境中分离出来,获得纯化的培养物。

分离

通过反复划线培养或稀释培养,获得单菌落纯培养物,用于后续的鉴定和基因检测。

纯化

形态学鉴定

根据病原的形态特征,如菌落的形状、颜色、边缘、质地等,以及显微镜下的细胞形态、染色反应等进行鉴定。

生化鉴定

通过测定病原的生化反应,如糖发酵试验、氨基酸和有机酸利用等,进行鉴定。

血清学鉴定

利用抗血清与病原的特异性反应,进行抗原或抗体的检测,确定病原的种属关系。

03

虫害检测技术

形态学检测是一种基于昆虫形态特征的检测方法,通过对昆虫的外观、颜色、大小、触角、翅型等进行观察和比较,以鉴别昆虫种类和虫害类型。

形态学检测具有直观、简单易行、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现场快速检测。

但形态学检测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且对于一些形态相近的昆虫容易造成误判。

生物学检测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昆虫的生态学和行为学特征,为防治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但生物学检测需要较长时间和较多资源,且对于一些尚未研究的昆虫种类可能无法进行准确鉴别。

生物学检测是通过研究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如繁殖力、生长发育、食物选择等,来鉴别昆虫种类和虫害类型的方法。

分子生物学检测是基于分子遗传学原理,通过分析昆虫基因组序列来鉴别昆虫种类和虫害类型的方法。

分子生物学检测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性和快速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快速检测和鉴定。

但分子生物学检测需要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成本较高。

04

病原与虫害的防治技术

通过合理安排作物轮作,减少病原和虫害的生存环境,降低其发生概率。

轮作制度

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严格检查,防止带有病原和虫害的植物及其产品传播。

植物检疫

培育和利用抗病性强的植物品种,提高植物对病原和虫害的抵抗力。

抗病育种

引入病原和虫害的天敌,通过捕食或寄生的方式控制其种群数量。

天敌引入

利用生物资源提取的农药,如昆虫性外激素、植物源农药等,有效防治病原和虫害。

生物农药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病性强的植物品种,提高植物对病原和虫害的抵抗力。

生物工程

根据病原和虫害的种类选择合适的农药,并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农药选择

农药配制

施药技术

根据农药使用说明进行配制,保证农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采用科学的施药方法,如喷雾、熏蒸等,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和防治效果。

03

02

01

05

未来展望

1

2

3

研究病原与虫害的抗药性机制,包括抗药性基因的变异、抗药性代谢途径的改变等,有助于了解抗药性产生的根本原因。

抗药性机制

建立病原与虫害抗药性的监测体系,定期对病原与虫害进行抗药性检测,以便及时发现抗药性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

抗药性监测

研究有效的抗药性治理策略,包括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采用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抗药性治理

生物传感器技术

研发基于生物传感器的快速检测技术,用于实时监测病原与虫害的种群密度和活动情况。

03

精准施药

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采用精准施药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和施药次数,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01

生态调控

通过保护和利用天敌、种植抗病作物等生态调控措施,降低病原与虫害的种群密度。

02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农药、微生物菌剂等生物防治手段,抑制病原与虫害的繁殖和扩散。

THANKS。

文档评论(0)

139****09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