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5-1谏太宗十思疏/魏征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文学价值:《谏太宗十思疏》是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语言凝练,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高的文学审美价值,能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之美。
思想内涵:文章以“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为核心,向唐太宗提出了十条治国理政的建议,即“十思”。这反映了魏征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体现了古代政治家的治国智慧,对于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和传统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地位:作为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的课文,它是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巩固和拓展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同时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古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现实意义。二、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梳理并积累“信、诚、下、本、简、安、固、终、以、而、其”等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准确把握文言句式特点,提高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表达,体会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提升语言表现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方法,如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理解魏征如何层层深入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十思”内容的探讨,思考古代治国理念与现代社会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唐朝的历史背景以及唐太宗与魏征的君臣关系,感受古代士大夫心怀天下、敢于直谏的精神和责任感;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文章严谨的结构美和流畅的语言美,体会魏征在奏疏中所展现出的理性之美和智慧之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审美体验和评价,尝试运用所学的审美方法进行文学创作和表达,提高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三、教学重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十思”的具体内容和内涵,理解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如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体会其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一些较为抽象的政治理念和思想观点,如“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等,以及这些观点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体会魏征在进谏时的语言艺术和智慧,如何在尊重君主权威的前提下,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使唐太宗能够接受劝谏;引导学生将文章中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四、教学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讲述古代忠臣劝谏帝王的故事,如比干挖心、屈原放逐等,强调讽谏帝王的不易。接着引出唐代谏臣魏征,提及他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未招祸,还得到唐太宗称赞,引出《谏太宗十思疏》这篇文章。
学生活动:倾听故事,思考为何魏征能成功劝谏唐太宗,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营造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知识讲解
教师活动:介绍魏征的生平经历,包括他在隋末参加瓦岗起义、归降唐朝后的经历等,以及他在唐太宗时期担任的官职和所起的作用。讲解“疏”这一文体,说明其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具有文辞精炼、逻辑性强等特点。
学生活动:记录重点信息,了解作者和文体背景,为理解文章内容和风格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以便更深入地解读文本。
初读课文
教师活动: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学生活动:听教师范读,标注出难读的字词和不理解的地方,然后自由朗读,尝试读准字音和把握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范读和自由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为后续的理解和分析做好准备,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
文本解读
第一段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梳理第一段的字词,解释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如“固”“浚”“当”“安”等。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开头的比喻论证,提问“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这两句话有什么作用。讲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一观点是如何通过比喻引出的。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字词含义,思考并回答问题,明确比喻论证的作用是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生动形象地引出治国安邦的根本所在,使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第一段的文意,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体会作者如何开篇提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
第二段
教师活动:继续梳理第二段的字词,如“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道德与法治八下期末考模拟测试卷(二).docx
- 道德与法治八下期末考模拟测试卷(一)(解析版).docx
- 道德与法治八下期末考模拟测试卷(一).docx
- 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卷·培优卷】(原卷版).docx
- 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卷·培优卷】.docx
- 卷5: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模拟试卷(1~5课)(解析版).docx
- 卷5: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模拟试卷(1~5课)(试卷版).docx
- 卷6: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模拟试卷(1~5课)(解析版).docx
- 卷6: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模拟试卷(1~5课)(试卷版).docx
-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