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pdf

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四十或五十年前,欧美大多数正统气候学家相信,气候在历史时代是稳定的。这种见

解,已为世界近数十年来收集的气象资料所否定。在我国,古代作家如《梦溪笔谈》的作者

沈括,《农丹》的作者张标和《广阳杂记》的作者刘献廷,均怀疑历史时代气候的恒定性;

且提出各朝代气候变异的事例,记载于上述书籍中。

对我国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史的初步研究,可得出下列初步结论:(1)在近五千年中的

最初二千年,即从仰韶文化到安阳殷墟,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左右。一月

温度大约比现在高3-5℃。(2)在那以后,有一系列的上下摆动,其最低温度在公元前1000

年、公元400年、1200年和1700年;摆动范围为1-2℃。(3)在每一个四百至八百年的期

间里,可以分出五十至一百年为周期的小循环,温度范围是0.5-1℃。(4)上述循环中,任

何最冷的时期,似乎都是从东亚太平洋海岸开始,寒冷波动向西传布到欧洲和非洲的大西洋

海岸。同时也有从北向南趋势。

试卷第1页,共12页

我国气候在历史时代的波动与世界其他区域比较,可以明显看出,气候的波动是全世

界性的,虽然最冷年和最暖年可以在不同的年代,但彼此是先后呼应的。如十七世纪的寒冷,

中国比欧洲早了五十年。欧洲和中国气候息息相关是有理由的。因为这两个区域的寒冷冬天,

都受西伯利亚高气压的控制。如西伯利亚的高气压向东扩展,中国北部西北风强,则中国严

寒而欧洲温暖。相反,如西伯利亚高气压倾向欧洲,欧洲东北风强,则北欧受灾而中国温和。

只有当西伯利亚高压足以控制全部欧亚时,两方就要同时出现严寒。

最近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大学物理研究所丹斯格拉德教授,在格陵兰岛上某地的清冰川

18

块中,以O的放射性同位素方法,研究结冰时的气温,结果是:结冰时气温高,同位素就

18

增加,气温增加1℃,O就增加0.69%。兹将他所制近一千七百年来格陵兰气温升降图与本

文中用物候所测得的同时间中国气温图作一比较,如图所示。A表示从三世纪到现时的中国

气温的波动。B表示同时期用同位素所测得的格陵兰岛的温度。格陵兰与中国相距二万余公

里,而古代气候变动如出一辙,足以说明这种变动是全球性的。

(摘编自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有删改)

材料二:

试卷第2页,共12页

1913年,竺可桢从伊利诺伊大学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地质与地理学系攻读研究生。

尽管其主修气象学专业,但所修课程却并不局限于气象学,他还选修了著名科学史家乔

治·萨顿的自然科学史课程。科学史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对竺可桢日后的科学研究产生

了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从青年时代起,竺可桢就养成每日观测物候、记录气象资料的习惯。

从竺可桢的日记可以看到,他每天都将亲自观测的气温、风力、云量以及相关的物候现象记

录在日记的标题处,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坚持到临终的前一天,几无例外。西方现代科学方

法的严谨训练和深厚的国学功底,使竺可桢从一开始就具备了鸟瞰东西的宏阔学术视野。

在研究中国历史气候时,竺可桢发现,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历史时期都相

对缺乏天文学、气象学和地球物理学现象的连续可靠记载,气象仪器观测的数据资料最多也

只有两百年的历史,无法解决漫长的历史气候变迁问题,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只能利用反

映气候变化的其他证据来证明,方法有很多,如:湖泊沉积、植物孢粉、冰川进退遗迹等。

在方法选择上,竺可桢曾在信中写到:“关于气象记录,仪器记录我们也远不及西洋,但是

十六世纪以前历史时代的气候文献恰恰远胜于西洋,我们应该利用我们的所长方能取胜于人,

同时也批判地接受了古代文化遗产。”事实上,早在美国求学期间,竺可桢就开始系统搜集

中国和世界气候变化的资料,包括考古、动植物分布、冰川进退、雪线升降、河流湖泊冻结、

气象观测记录等,所涉中国古代文献从经史子集到方志游记等无不广征博采。竺可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习资料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初高中各学科试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