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措施.docx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措施.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措施

以下是一份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措施的示例,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并按照要求进行评审、审核和反馈修改。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措施》

一、目的

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措施。

二、适用范围

本措施适用于本组织内所有涉及抗菌药物使用的部门、科室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临床医师、药师、护士以及相关管理人员。

三、相关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依据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

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

3.《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XX年版)》

4.《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8号)

5.相关临床诊疗指南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四、具体措施

(一)人员培训与教育

1.定期培训计划

组织定期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每年至少开展2次全员培训,新入职人员需在入职后1个月内接受专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细菌耐药监测及合理用药原则等。

邀请感染科专家、临床药师等进行授课,采用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多种形式,提高培训效果。

2.考核与激励机制

培训结束后,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与个人绩效挂钩。对考核优秀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通过考核的人员要求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暂停其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资格,直至重新考核合格。

(二)抗菌药物的遴选与采购

1.遴选原则

按照“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结合本组织临床实际需求,参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医保目录以及药品集中采购目录等,制定本组织抗菌药物供应目录。

优先选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品种数量,同一通用名称抗菌药物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列入供应目录。

2.采购管理

药学部门负责抗菌药物的采购工作,根据临床用药需求和库存情况,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定期调整采购品种和数量。

严格执行药品集中采购制度,优先采购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抗菌药物。对采购的抗菌药物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确保药品质量。

(三)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

1.处方与医嘱审核

建立抗菌药物处方和医嘱审核制度,临床药师负责对医师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和医嘱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是否合理、用药剂量、用药途径、用药时间等是否符合规定。

对于审核存在问题的处方和医嘱,临床药师应及时与医师沟通,要求其进行修改。对不合理用药情节严重的,应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2.分级管理

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三级。

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可由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需由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需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且需经过相关专家会诊同意,并填写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申请表。

3.用药监测与评估

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系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定期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监测指标包括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使用频度、药敏试验送检率、耐药率等。

定期组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点评,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并向临床科室反馈。

(四)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

1.监测体系

建立细菌耐药监测网络,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负责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收集、整理和分析临床分离细菌的耐药数据,并上报相关部门。

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及时掌握本地区细菌耐药情况的变化趋势。

2.预警机制

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当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时,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组织医务人员;当耐药率超过40%时,应慎重经验用药;当耐药率超过50%时,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当耐药率超过75%时,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五)信息沟通与反馈

1.建立沟通渠道

建立临床科室、药学部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等多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协作机制,定期召开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联席会议,共同讨论解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鼓励医务人员及时反馈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药学部门和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2.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

加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及

文档评论(0)

一叶无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