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从言意之辨到言文之争——试论中国文学批评语言意识的嬗变
(一)
从言意之辨到言文之争——试论中国文学批评语言意识的嬗变(一)
论文摘要:在中国文学和文学观念由古典向现代转型的进程中,
语言是一个重要的维度。这一点又集中体现在时代命题从“言意之辨”
向“言文之争”的转换上。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出发
点从言意矛盾到启蒙国民,二是解决方案从立象尽意到言文一致,三
是立足点从工具观念到本体意识。语言意识嬗变的得与失,也深深影
响着中国文学观念现代转型的深度。
论文关键词:言意之辨;言文之争;文学批评;语言意识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语言一直是一个无法绕开但又众说纷纭、
歧见迭出的维度。虽然人类在语言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并非仅
限于文学领域,但在文学当中,语言的困境似乎格外明显,在某种意
义上甚至可以说,人们对语言的认识与理解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
着特定时代的文学观念。由此出发,不难看出中国文学观念在从古典
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语言观念的变革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这集中体
现在中国知识界从“言意之辨”向“言文之争”的转变上。“言意之
辨”凸显了中国古人的语言观,在漫长的岁月里一直内在地影响和制
约着文学观念;“言文之争”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对于汉语
的全面反思,由此也引发了文学观念的现代变革。下面将从三个方面
展开论述。
一、从言意矛盾到启蒙国民
中国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语言活动所面临的困境,认为语言在言说、
表达上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局限性,难以传达精微深刻的“意”。老子
言“道
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庄子则指出“意之所随者,
不可以言传也”。而儒家也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周易·系辞上》提
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魏晋时期,言意之辨代表了时代潮流,
但与先秦相比在基本观念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至于佛教特别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是禅宗,更是视语言文字为大敌,所谓“才落言诠,尽是死门”,对
待弟子甚至是拳打脚踢、当头棒喝,把对语言的不满发挥到了极致。
因此,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人对语言并不满意,但之所以如此,是因
为道、儒、释都基本上是从语用着眼,一旦发现语言不能很好地起到
表情达意的作用,“言”与“意”之间存在着距离、矛盾,他们就必
然对语言进行指责。这种实用主义的态度深深影响着中国古人对语言
的看法与认识,反映在文学领域,就是强调以达“意”为目标。儒家
虽发现有言不尽意的现象,却认为言最终可达意且只需要达意即可,
因而孔子言“辞达而已矣”;道家则进一步追寻言外之意,希望可以
“得意而忘言”;禅宗则强调不落文字,直指本心。这些提法,对中
国古代文学与文论产生了至为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言意之辨”,虽然在具体观点上还存在着分歧,但
各家(名家是个例外)从语用的角度人手,对语言的基本认识始终是比较
稳定的。与之相对应,中国古人在文学问题上,也是强调要解决言意
矛盾,这一点在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可以说,言意之辨始终是汉语文化内部的问题,是为了解决语言活动
的困境而提出来的,在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与“言意之
辨”不同,晚清至“五四”时代的言文之争,有着完全不同的背景与
意义。面对西方的
坚船利炮与思想文化,中国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