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代汉语课件整理.docx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课件整理

第一章词类活用

一、词类活用概说

1.词类活用的定义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们的词性和基本功能,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

(1)将军身披坚执锐。(《史记·陈涉起义》)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鸿门宴》)

2.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现象的区别

词类活用是指某个词临时活用作别类词,而词的兼类是指某个词具有两种词性或两种以上的词性。

A:(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起义》)

(2)草木有生而无知。(《荀子·王制》)

B:(1)雍水暴益,荆人弗知。(《吕氏春秋·察今》)

(2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同上)

(3)其家必日益。(《吕氏春秋·贵当》)

(4)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词的兼类现象,词义有明显的变化,是词义引申的必然结果。

二、名词作状语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示方位和处所。(“向……”/“在、到、从……”)

(1)大月氏复西走。(《汉书·张骞传》)

(2)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示工具和依据。(用……/依靠、依据、按照)

(3)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三国志·魏书·华佗传》)。

(4)失期,法当斩。(《史记·陈涉起义》)

3.表示对人的态度。(象对待……一样的(来对待)/把……当作……(来对待))

(1)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膑》)

(2)张苍德王陵……及苍贵,常父侍王陵。(《史记·张丞相列传》)

4.表示比喻。(象……一样的。)

(1)螋蛇行匍匐。(《战国策·秦策》)

(2)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二)时间名词作状语

1.用于行动性动词前,表示动作的经常或频数

(1)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

(《史记·项羽本纪》)

(2)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史记·刺客列传》)

(3)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

译为:每日、每月、每年。

2.用于表示性质变化的动词或形容词前,表示持续或渐变。

(1)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亡。(《史记·田单列传》)

(2)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墨子·所

染》)

译为:一天天地

3.“日”在句首或主语的前面,表示追溯过去。

(1)日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左传·昭公十六年》)

(2)日君以夫公孙段为能任其事,而赐之州田。(《左传·昭公七年》)

译为:往日、从前。

4.“时”用在主语前,表示追溯。

(1)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资治通鉴·汉纪》)

(2)时孙篙亦寓于表,表不为礼。(《后汉书·赵岐传》)

译为:当时、那时

5.“时”、“日”、“岁”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节律。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庄子·秋水》)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译为:按时、按日、按岁

(三)名词作状语的沿用

(1)你的话铁对。(高晓声《拣珍珠》)

(2)陈佩珍的脑袋嗡嗡山响。(蒋子龙《解脱》)

(3)刀劈狗汉奸,枪杀鬼子头。(歌词)

三、实词活用

(一)名词用作动词

1、普通名词用作动词

(1)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中山狼传》)

(2)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4)驴不胜其怒,蹄之。(《黔之驴》)

2、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1)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史记·项羽本纪》)

(2)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史记·淮阴侯列传》)

(3)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左传·隐公十一年》)3、怎样判断名词用作动词

(1)代词前面的名词往往用作动词。名+代

①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后汉书·张衡传》)

②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

③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黔之驴》)

(2)副词后边的名词活用作动词。副+名

①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晁错《论贵粟疏》)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庄公十年》)

③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史记·项羽本纪》)(3)助动词后边的名词活用作动词。助动+名

①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②皇后兄王信可侯也。(《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③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史记·淮阴侯列传》)

(4)

文档评论(0)

素珍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好文件大家都可以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