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学语文古诗《牧童》说课稿.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古诗《牧童》说课稿--第1页

小学语文古诗《牧童》说课稿

小学语文古诗《牧童》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

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

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古诗《牧童》

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古诗《牧童》。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学习古诗,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丰富学生的语言,

发展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今天我将以浅薄而又真诚的

见解,谈谈我对《牧童》这一课的教学构想。我将从说教材、说学

情、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预期和反思

这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牧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

一首诗。本组教材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牧童》是唐

代诗人吕岩所作,吕岩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整首诗

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儿童晚归休憩图:草场、月夜、笛声、牧童,

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全诗意境优美,用词

活泼,情趣盎然。生动的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目标和学生的学情,以及古诗教学的特点,我确定

了以下目标:

1、熟读并背诵古诗,感知古诗大意。

2、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

自在、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感受中华语言

的精妙。

(三)说教学重难点

小学语文古诗《牧童》说课稿--第1页

小学语文古诗《牧童》说课稿--第2页

本诗通俗易懂,所以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体会到诗中

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的生活状

态的向往。同时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

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但

有时,对诗歌背后蕴含的诗人情感还不能深刻地体会到。虽然本节课

学生只能经过二十分钟的预习,而且手中无任何工具书,但因为本诗

字面上的意思比较浅显,所以在课上,我淡化了对诗意的讲解,直指

重难点。从今天的课堂来看,学生抓关键词语的能力还不够,品词析

句能力也有些欠缺。

三、说教法和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

学本首诗,我重点运用情景教学法、设景想象教学法借助多媒体

课件与音乐来创设学生乐于接受,能走进其间的意境的课堂氛围,使

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

此外,我还采用了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教学法进行教学,在

下面的教学过程中将作详细阐述。

四、说教学过程

我主要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音乐引入,走进《牧童》

课前,我先播放了一首悠扬的笛子独奏《小放牛》,让学生欣赏。

随后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由以前学过的古诗《所见》引出课题《牧

童》,并板书。

这样的安排,简洁明快,不但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又

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一种笛声所特有的美感,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

情的课堂基调,课堂教学也因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

文档评论(0)

131****02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