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物理化学第四版印永嘉答案.pdf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物理化学第四版印永嘉答案--第1页

物理化学第四版印永嘉答案

【篇一:2、《物理化学》教学大纲(化学专业)】

xt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中文名称:物理化学(二)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三)课程代码(四)课程属性

及模块:专业必修课(五)授课学院:理学院(六)开课学院:理

学院(七)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物理化学》(第五版)上册,傅献彩,沈文霞等编,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5年《物理化学》(第五版)下册,傅献彩,沈文霞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参考书: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沈文霞编,科学出版社,2009

年《物理化学》,万洪文,詹正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印永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沈文霞等编,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9年《物理化学核心教程学习指导》,沈文霞等编,科学

出版社,2009年《化学热力学基础》,李大珍编,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1982年《物理化学》,朱文涛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物理化学教程》(修订版),姚允斌,朱志昂编,湖南科技出版

社,1995年(八)课程定位及课程简介

《物理化学》是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是化学、化工、冶金、

材料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主干基础课之一。它是从化学现象与

物理现象的联系入手,借助数学、物理学等基础科学的理论及其提

供的实验手段,来探求化学变化中最具普遍性的基本规律的一门学

科。它是先行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普适规律的理论

归纳和定量探讨,是后续专业知识深造和科研工作的理论基础,也

是连接化学与其它学科的桥梁。(九)课程设计基本理念

依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一些先行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

化学、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的基础上,

对化学运动作理论和定量探讨。(2)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

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加深对自然现象本质的认识;(3)使学生

学会物理化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能

物理化学第四版印永嘉答案--第1页

物理化学第四版印永嘉答案--第2页

力,培养他们获取知识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课程学

分:6(物理化学i、物理化学ii各3学分)

授课时数:108(3学时/周,一学年两学期完成)学时数的具体分

配:

(十一)课程教学建议

1.初步掌握热力学的研究方法特点,理解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并能运

用热力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处理溶液、相平衡、化学平衡等方面的一

些基本问题。

2.了解统计热力学的初步知识。

3.理解电现象与化学现象及热力学的关系,基本掌握可逆电池热力

学的基本原理和不可逆电极过程的一些情况。

4.了解动力学方法的特点,掌握化学动力学的基本内容以及浓度、

温度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反应速率理论,理解催化

作用的共同特征,初步掌握链反应、光化学反应。

5.理解表面现象和胶体分散体系的基本特性,并能运用热力学及有

关理论来讨论某些性质。

(十二)课程评价建议

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方式。平时

成绩的评定包括学习态度、作业、课堂讨论及小组合作、期中考试

等部分,平时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考

核成绩的60%。(十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本课程主要以课堂讲授(多媒体)、习题课、学生自学、教师辅导

答疑、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进行。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绪论1学时基本要求:

文档评论(0)

132****548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