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国学宝典诗经:《天作》原文译文赏析.pdfVIP

2025年国学宝典诗经:《天作》原文译文赏析.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国学宝典诗经:《天作》原文译文赏析

《天作》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彼作矣,文王康之。

彼徂矣,岐有夷之行。

子孙保之。

【解释】

⑴高山:指岐山,在今陕西岐山东北。

⑵大王:即太王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荒:扩大,治理。

⑶彼:指大王。作:治理。

⑷康:安。

⑸彼:指文王。徂:往。

⑹夷:平坦易通。行(háng):道路。

【译文】

高耸的岐山自然天成,

创业的大王苦心经营。

荒山变成了良田沃野,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文王来继承欣欣向荣。

他率领民众云集岐山,

阔步行进在康庄大道,

为子孙制造锦绣前程。

【赏析】

对于周人来说,岐山是一圣地:“周之兴也,鸑鷟(yuèzhuó即凤凰)

鸣于岐山。”(《国语·周语》)周人一系传至古公亶父,居于豳地,“薰育

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

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

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去

豳,度漆、沮。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

仁,亦多归之。”(《史记·周本纪》)古公之前,后稷、公刘二位也是功勋

卓着,《国语》之所以取岐山为周人兴起的圣地,似是极度推崇古公之仁,

从上引文可见,古公不仅仁爱本族,而且推仁爱于一再侵害于己的异族,

自然更是难能珍贵,因而也更具备后世儒家所定的圣人品行。

《天作》是周颂中少有的提及详细地点的作品(另一篇是《潜》),它

写出了岐山。《毛诗序》说它是“祀先王先公”,朱熹《诗集传》则指为“祭

大王之诗”,都认为祭祀的对象是人。姚际恒《诗经通论》引季明德语,

认为是“岐山之祭”,即《天作》的祭祀对象是岐山。其实,岐山是古公

至文王历代周主开创经营的依据地,其后的伐商灭纣便是在此积蓄了力气。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天作》这首诗,应当既是祭圣地,同时又是祭开创经营圣地的贤明君主

的。由于岐山之业为古公开创,而文王后来由此迁都于丰,故《天作》应

是在岐山对古公至文王历代君主进展祭祀的诗。至于行祭之人,则非文王

的继承人武王莫属。

“天作高山”,强调上天赐予岐山这块圣地。周人重视天赐,视为吉

利,连婚娶亦是如此:“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大雅·大明》)天赐岐

山之后,在这依据地上积蓄力气尚须人为,诗中便主要写这一过程。之所

以仅取大王、文王二人,主要是由于他们的确是岐山九世周主最出色的代

表。灭商虽然完成于武王,但文王之时已显示出周将代商的必定趋势,纣

王囚文王于羑里,只能延缓而无法阻遏这一历史进展。岐山圣地经营到文

王之世,已为武王积蓄了足以灭商的雄厚实力,包括姜尚这样足以辅成伟

业的贤臣。“岐有夷之行”,清楚是先王开创的一条通向成功之路。

将对圣地、圣人的歌颂融为一体,着力描写积蓄力气的进程,提醒历

史进展的必定趋势,《天作》一诗,便如大河滔滔,飞流直泻,既显庄重,

又富气概。短短七句,有如此艺术效果,可见诗歌的非凡手笔。

扩展阅读:

诗经受史考据

中国“诗经学”的进展,从春秋彰始,有三个重要阶段,即汉唐经学、

宋元义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