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定位教材
1:司马迁《屈原列传》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形成的对祖国、对人民的最深厚的情感态度,是中华民族文化最深厚的根基所在。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所极力崇尚的理想范式。《屈原列传》以史家之笔,深情描绘了屈原那浓烈而深沉的家国情怀。文中通过对屈原生平的叙述,展现了他对楚国命运的深切忧虑与不懈追求。屈原的忠言直谏、流放之苦、乃至投江自尽,无不映射出其对家国的挚爱和对理想的执着。司马迁巧妙地将屈原的诗歌创作与其政治遭遇相结合,使得屈原的爱国之情与文学才华相互映衬,更加鲜明地突显了其“哀民生之多艰”的崇高境界。整个文本犹如一曲忠诚与悲壮的交响乐,传递出对家国兴亡的深切思考,令人感慨万千,心潮澎湃。
精彩段落摘抄: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这句话讲述了屈原对国家政治昏暗、正直之士不得重用的深切忧虑。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这里表达了屈原忠诚于国君,坚守正道,却遭到谗言陷害的悲凉遭遇。
3.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这段对话展现了屈原即便在流放之中,也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个人清白的坚守。
4.屈原既放,乃赋《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
这句话说明了屈原在流放之后创作《离骚》的心情,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5.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司马迁在这里评价《离骚》的风格,间接反映了屈原作品中对家国情怀的深刻体现。
6.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这句话是对屈原文学成就的评价,也反映了屈原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家国情怀。
7.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
这句话通过比喻,展现了屈原即便在污浊的政治环境中,也保持着高尚的品格和对清明的追求。
运用示例:
心中装着国家,便会意志坚定,无怨无悔。作为心系天下的“国之大者”,屈原把优美的文字写在了广袤的大地和波澜壮阔的历史上。他的一首《离骚》,展示出对国家深沉的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的诗作里饱含着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无尽的爱意。当他在政治上的抱负无处施展时,干脆把治国安邦的雄心壮志化作壮美的诗句,挥洒笔墨,为生民鼓与呼;当遭遇国破家亡、人民流离失所时,他又不愿独自苟活于世,毅然投身滚滚汨罗江,给后人留下了哀婉的叹息,但也让世人看到他深沉的爱国情怀。
(摘自优秀作文《心系国家,志在千里》)
拓展素材1
司马迁获罪著《史记》
李陵投降匈奴,司马迁替李陵求情,认为李陵投降实出无奈。汉武帝大怒,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处理。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臭名昭著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后来,司马迁被判了死刑。但汉朝的死刑要免死的话可以接受两条路,要不交50万钱,要不接受宫刑。他本想一死,但想到自己多年搜集资料,最终被处以宫刑。从此,他开始把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为止的这段时期的历史,编写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的巨大著作《史记》。
运用示例:
“司马迁,你认不认罪?”廷尉的一声声呵斥,一道道刑具,都没有让司马迁动摇。“我说过,李陵是无奈的,那种情况下,他没有办法。”“那你就选择自己的人生吧?要么死,要么处以宫刑。”“辱没先人,实为惭愧,但我大事未成,怎敢轻生?”随着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他承受了世间最难以承受的刑罚。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消沉,更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全身心投入到《史记》的编写。一天天,一年年,最终,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这部千古绝唱完成,他面对苍天,发出了最响亮的声音。
(摘自优秀作文《历史的声音》)
2:班固《苏武传》
这是一曲爱国主义的雄壮赞歌,铭记着苏武那不朽的精神丰碑。身为汉朝使节,苏武在匈奴政变的惊涛骇浪中,首先铭记于心的,是那代表着汉室威仪的使节身份。在危机时刻,他宁愿舍生取义,也不愿引发汉匈之间的无谓争端,其将国家利益、人民福祉置于个人生死之上的壮举,彰显了何为忠诚的最高境界。十九载寒暑,苏武坚守民族气节,忠心如磐石,不变如星辰。这份忠诚,表面上是对汉武帝的忠诚,实则是对国家、对人民的深情厚谊。这份爱国之情,如炬光之照,穿越时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传承着不朽的爱国精神。
司马迁将苏武的艰难抉择、漫长坚守与最终归国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忠诚与坚韧的历史画卷。整个文本如同一条波澜壮阔的河流,流淌着对国家忠诚、对民族大义的崇高颂歌,激荡着后人心中对家国情怀的无限敬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届高考作文押题预测:用艺术与同情,诠释神生命的美好.docx
- 2025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名利之外,自有真我.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部编教材中的小说环境描写梳理(上).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需求”与“发明”.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之课本素材与热门主题:同情悲悯,正义良知.docx
- 2025年高三语文八省联考试题解析及文言文有挖空及拓展训练.docx
- 2025年高中语文新教材重点成语归纳(选必修下).docx
- 2025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心愿》范文及点评.docx
- 202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散文知识点汇编.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