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微专题2立体几何中的证明与计算
大题考法1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BC⊥平面PAB,∠APB=90°,PB=BC,N为PC的中点.
(1)若M为AB的中点,求证:MN∥平面APD;
(2)求证:平面BDN⊥平面PAC.
【证明】(1)设AC∩BD=G,连接NG,MG,
因为底面ABCD为矩形,所以G是AC,BD的中点,
又因为N为PC的中点,M为AB的中点,所以NG∥PA,MG∥AD.
因为NG?平面APD,PA?平面APD,MG?平面APD,AD?平面APD,
所以NG∥平面APD,MG∥平面APD.
因为NG∩MG=G,NG,MG?平面MNG,
所以平面MNG∥平面APD.
又因为MN?平面MNG,所以MN∥平面APD.
(2)因为BC⊥平面PAB,AP?平面PAB,所以BC⊥PA,
因为∠APB=90°,所以BP⊥PA.
因为BC∩BP=B,BC,BP?平面PBC,
所以PA⊥平面PBC.
因为BN?平面PBC,所以BN⊥PA.
因为PB=BC,N为PC的中点,所以BN⊥PC.
因为PC∩PA=P,PC,PA?平面PAC,
所以BN⊥平面PAC.
又因为BN?平面BDN,所以平面BDN⊥平面PAC.
平行关系及垂直关系的转化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60°,AB∥DC,CB=DC=1.点E为棱PC的中点,点F为棱AB上一点,且AB=4AF,平面PBC⊥平面ABCD.证明:
(1)AC⊥平面PBC;
(2)EF∥平面PAD.
证明:(1)由题意知AD=DC=1,∠ADC=120°,
则在△ACD中,由余弦定理AC2=1+1-2×1×1×cos120°=3,得AC=eq\r(3),
在△ABC中,∠ABC=60°,
由余弦定理可知AC2=AB2+1-2AB·1×cos60°=3,
可得AB=2,由AB2=AC2+CB2,
得∠ACB=90°,所以AC⊥BC.
又平面PBC⊥平面ABCD,
且平面PBC∩平面ABCD=BC,AC?平面ABCD,
所以AC⊥平面PBC.
(2)由(1)可知AB=2.取棱PD的中点G,连接EG,AG,
因为E为PC的中点,所以EG∥DC,且EG=eq\f(1,2)DC.
又AF=eq\f(1,4)AB=eq\f(1,2),AB∥DC,
所以AF∥DC,且AF=eq\f(1,2)DC.
所以EG∥AF,且EG=AF,
所以四边形AFEG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F∥AG.
又EF?平面PAD,AG?平面PAD,所以EF∥平面PAD.
大题考法2空间量的计算
命题角度?求空间角
(2024·新课标Ⅰ卷)如图,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PA=AC=2,BC=1,AB=eq\r(3).
(1)若AD⊥PB,证明:AD∥平面PBC;
(2)若AD⊥DC,且二面角A-CP-D的正弦值为eq\f(\r(42),7),求AD.
【解】(1)证明:由于PA⊥底面ABCD,AD?底面ABCD,所以PA⊥AD,
又AD⊥PB,PA∩PB=P,PA,PB?平面PAB,所以AD⊥平面PAB,
又AB?平面PAB,所以AD⊥AB.
因为AB2+BC2=AC2,所以AB⊥BC,所以BC∥AD,
因为AD?平面PBC,BC?平面PBC,所以AD∥平面PBC.
(2)由题意知DC,AD,AP两两垂直,以D为坐标原点,AD所在直线为x轴,DC所在直线为y轴,过点D且平行于AP的直线为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0,0,0),设A(a,0,0),a0,则CD=eq\r(4-a2),C(0,eq\r(4-a2),0),P(a,0,2),eq\o(CD,\s\up10(→))=(0,-eq\r(4-a2),0),eq\o(AC,\s\up10(→))=(-a,eq\r(4-a2),0),eq\o(CP,\s\up10(→))=(a,-eq\r(4-a2),2).
设平面CPD的法向量为n=(x,y,z),
则eq\b\lc\{(\a\vs4\al\co1(\o(CD,\s\up10(→))·n=0,,\o(CP,\s\up10(→))·n=0,))即eq\b\lc\{(\a\vs4\al\co1(-\r(4-a2)y=0,,ax-\r(4-a2)y+2z=0,))可取n=(2,0,-a).
设平面ACP的法向量为m=(x1,y1,z1),
则eq\b\lc\{(\a\vs4\al\co1(m·\o(CP,\s\up10(→))=0,,m·\o(AC,\s\up10(→))=0,))即eq\b\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2平面向量与解三角形.doc
- 2025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2概率模型及应用.doc
- 2025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2导数及其简单应用.doc
- 2025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1数列的基本运算.doc
- 2025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1立体几何初步.doc
- 2025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1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doc
- 2025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1概率与统计中的简单计算.doc
- 2025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1函数的图象与性质.doc
- 2025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板块突破篇板块一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提升点三角函数中ωφ的求法.doc
- 2025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板块突破篇板块三立体几何提升点立体几何中的截面及动态问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