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由于工人诉求散乱,没有谈判代表,劳资双方难以展开有效的协商、沟通,停工往往持续时间久。久拖不决也容易引发事态升级,工人可能因为平静诉求得不到及时的回应和满足,而转向采取过激的行动寻求解决。案例1:2010年5月,广东佛山本田事件因要求增加工资,停工十九天。2011年6月,广东东莞冠利精密钟表厂,因停工企业要求“补班”,全厂2300名职工停工十余天。2011年6月,广东番禹韩资手袋厂,男老板进女厕所“抓偷懒员工”,上千工人愤而停工抗议,停工四天。劳动关系调整机制主要包括劳动立法、企业内部调整、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监察。原则:三方协商机制二、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01国际劳动组织的结构:权力机关——国际劳工大会(全体会员国三方代表组成)决策机关——理事会(共58名,政府28名,雇主与劳工各14名)执行机关——国际劳工局(局长)三方原则就是在制定劳动标准、调整劳动关系、处理劳动争议等方面,政府、雇员、雇主三方代表共同参与决定,相互影响、相互制衡。02(一)劳动立法调整各国劳动立法普遍贯穿的基本原则:劳动保护原则、三方性原则和国际劳动标准原则。劳动法对劳动者倾向性保护的原因: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劳动者一般处于事实上的相对弱者地位,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具有人身性和隶属性的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所支配和使用的劳动力是劳动者生命力的主要内容,承载着劳动者的生存权,劳动力的消耗过程实质上就是劳动者生命的实现过程,在此过程中,对劳动力的任何损害,都直接危及劳动者的生存。劳动法的性质不再属于公法或者私法的范围,而属于社会法范畴。社会法的一个特征就是,在平等保护各方利益的同时向弱者倾斜。是规范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的法律,是在国家干预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法律门类。劳动法律不同于一般的民事法律,双方当事人表面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在具体的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相对于用人单位一般处于弱势地位,提出保护劳动者权益会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达到相对的实质的平等,由此达到劳资的相对平衡。宪法相关法。保证宪法实施,包括选举法、反分裂法等38件。1民法商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包括婚姻、家庭、继承等现有33件。2行政法。用于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国家行政行使政权的如行政复议等,现有78件。3经济法。如反对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60件。4社会法。主要是国家保障公民社会权利的法律制度,现有18件。5刑法。6程序法。保证之前几个实体法实施,共有10件,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对劳动者是权力本位,对用人单位是义务本位;2以强制性只准提高而不准降低的最低标准,使其得到基本保护;对用人单位利益则无类似保护性的规定;3对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有严格限制,而对劳动者只规定许可条件而不规定禁止性和限制性条件。4在劳动监察制度中,监察对象一般只限于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的行为。劳动法对劳动者倾斜保护的体现:其他劳动行政管理社会保险劳动安全卫生职业技能开发工作条件就业Z级别:国家级行业级地方级企业级基础类管理类工作类技术类其他类Y种类X专业图。劳动标准体系的三维结构劳动关系调整标准系统三方协商程序三方人员机构组织劳动争议诉讼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争议调解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标准劳动争议劳动争议处理标准集体协商程序集体协商代表人选集体协商标准签订集体合同变更集体合同解除集体合同终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标准签定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变更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标准企业内部调整集体谈判(协商)制度集体谈判是指劳动者团体为了维持和改善劳动条件等与管理者或其团体所进行的交涉活动。又称集体协商或者团体交涉。企业集体谈判的主体资格主要涉及两方:工会与企业管理者或其组织。必须在企业集体合同的有效期内;必须独立于政府和政党;雇员联合会的组织范围必须大于一个企业;必须设有组织机构;必须受其会员的左右;联合会的成员的身份必须是完全独立。就劳动者角度,是为了争得与企业管理者地位上的平等,实现劳动条件的改善,争得必要的待遇和合法的权益;就管理者角度,是为了缓解和解决与劳动者之间在劳动待遇等方面存在地分歧,保证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正常有效开展;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