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语言实践型课堂:价值取向、设计维度与活动样态 .pdf

语言实践型课堂:价值取向、设计维度与活动样态 .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言实践型课堂:价值取向,设计维度与活动样态

【摘要】语言实践型课堂是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然模

样。它能引导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向深处,历经从语文知识到语言经验

再到个体语言经验的三重转化,展现出深度学习的价值取向;语言实

践型课堂的设计不仅仅着眼于知识技能的获得,更是在“情境温度”

“训练力度”“思维深度”和“文化信度”等维度构建的素养课堂;

语言实践型课堂主要借助文本理解、现象探、问题解决、层阶训练

这四种活动样态,促进学生用语文高品质地“做事”。

【关键词】语言实践型课堂;价值取向;设计维度;活动样态

关于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然模样有多种描述,最为典型

的描述就是“写好字,读好文,作好文”,“只有把识字、读书、作

文这三件事真正抓实做好,小学语文学科才能落实文化自信、语言运

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教育目标,完成新时代语文教育现代化的

使命任务”。这样的表述本身没有问题,而从课堂实践的角度看是有

些笼统的:一方面,没有说清楚识字、读书、作文在语文课程中的关

联;另一方面,“真正抓实做好”的标准与路径语焉不详。长期以来,

小学语文教什么和怎么教,无论是书面表述还是实践行动都比较模糊。

如果从语言实践型课堂的视角来看,从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出发,或

许能消除一线教师对“素养导向”的困惑。

一、语言实践型课堂引向深度学习的价值取向

长期以来,学生的语文学习往往停留在教材文本上,课程知识难

以与学生的经验联结起来,以致出现了大量的“知道分子”,他们在

具体语用问题的解决上力不从心,甚至一筹莫展。郭华教授认为,深

度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知识到经验的转化:“通过调动以往的经

验来参与当下的学习,又要将当下的学习内容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起结

构性的关联,从而使知识转化为与学生个体有关联的、能够操作和思

考的内容(对象)。”语言实践型课堂就是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

使文本内容、语文知识、学生学习三者之间形成深层的“结构性关联”,

展现出外在文本知识向学生内在经验转化的真实过程。因此,它彰显

出深度学习的价值取向。

1.第一重转化:从“惰性知识”走向“方法与策略”的生成

在阅读和写作课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对于知识,学生

一问就知,但放到任务情境中却不会用。问题的根源在于知识获得的

过程:教师脱离文本语境传授知识,学生在没有调动已有经验的基础

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虽然知道,但并不理解。因此,这些知识在语用

实践中“活性”较低,属于“惰性知识”。在语言实践型课堂中,学

生在语用活动中遇到了真实的问题,对知识产生迫切的需求,这时教

师引导学生在相似的文本语境中去发现语言动态运用的规律,结合已

有经验摸索与提炼出针对难点和消除困惑的方法与策略。“策略和方

法天然地带有能动的操作性能,只有在主体的行动中它才能发挥作

用。”运用方法与策略可以有效地完成现实的阅读与表达任务。借助

语用困境,学生的语文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吸纳,使静态的语文

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方法与策略。引导学生以积极建构的方式学习和获

得知识,使知识与自身认知发生关联,朝着经验化的方向迈进,这是

走向深度学习的开始。

2.第二重转化:从“方法与策略”的运用走向“语言经验”的形

“清末、民元以后,语文课程中言语实践,分别以读法作

法书法称之,其方法论意识是十分明确的。”这些名称本身就

是要求教师在语文课上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读书、写作、写字的方法。

方法论的背后,其实是对学生言语思维的活动引导与方式定型。语言

实践型课堂引导学生从具体、鲜明的语言现象中发现和提炼动态的方

法与策略,这些方法与策略对后续的“如何行动”“怎样做事”有着

思维上的引导作用。语言是如何将不同内容表达清楚的,语言在不同

文体中是如何将内容表达具体的,又是如何根据读者对象将内容表达

生动的,每个方面都体现着不同思维方式、结构下对语言的组织和运

用。所谓的“方法与策略”提炼其实是对文本作者的思维方式和行文

方式的总结,“方法与策略”进入学生的语用活动中,就会对他们的

固有思维形成冲击,进而完善和重构思维。这样外在的“方法与策略”

与学生已有的思维习惯和经验发生关联,逐渐内化为内在的语言经验。

所谓的“语言经验”,其实就是学生个体语用思维暂时的结构化与稳

定化。这是语文知识向着学生思维纵深处延展的过程,也是不断改造

与优化学生语用思维和经验的

文档评论(0)

151****18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