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之课本素材与热门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ocx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之课本素材与热门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ocx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苏轼《赤壁赋》

《赤壁赋》是苏轼在黄州贬谪之地,以文抒怀的传世之作。赋中,苏轼漫步自然,以生花妙笔勾勒出赤壁的壮阔与沧桑,江水翻腾,山石峭立,自然之美在他笔下流转生辉。在这片历史的长河中,苏轼感受着人文的厚重,借三国英雄的往事,抒发了对无常世事的深刻感慨。他的文字,如行云流水,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卷,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思和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态度,使得《赤壁赋》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精彩好句收藏: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运用示例:

片段1.我们从出生之时就接受着自然的馈赠,大自然用一捧捧金黄的粟粒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凭着这肥沃的土地,我们在上面建立了文明;凭着这山光水色,诗人在山川间留下动人的诗篇。“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然而,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浪潮澎湃,工业化的呼声迭起,在山光水色中孕育的灵魂开始变得狂热躁动。当黄沙漫天,不见青山之时,我们又该以怎样的面貌去看待我们的文明,又以怎样的心情去面对我们的未来?

(摘自优秀作文《共筑生态长城,文明永续发展》)

片段2:凄风苦雨中的苏轼,于清风、明月之间“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超越了失意和伤痛,以旷达的人生态度投身于“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之中。面对人生的不幸、政治的不遇、理想的破灭,身处逆境的苏轼从人生无常的惆怅中解脱出来,随缘自适,用旷达的心境走出了人生的阴霾。对苏轼而言,大自然总有抚慰心灵、启迪智慧的力量,这力量源自这赤壁的清风明月。

片段3: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说“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这样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赤壁只为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福建高考满分作文《苏轼的赤壁》)

拓展素材1

“植树模范”苏东坡

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喜爱植树的文人雅士。苏东坡便是其中之一,他非常喜欢植树,并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植树诗,堪称我国古代的“植树模范”。

1061年,24岁的苏东坡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据《凤翔县志》记载,到任第二年苏东坡就带领民众治理城东的饮凤池,开渠引城西北的凤凰泉水注入池内,在池中种植莲藕,在岸上栽植柳树,建亭修桥,筑楼成阁,并改名为“东湖”。每到夏季,湖内荷叶田田,莲花怒放,岸上亭台水榭,垂柳依依。苏东坡在其《凤翔八观》中把东湖作为一景,写道:“蜿蜒苍石螭,蟠拏据湖心。倒腹吐流水,奔注为重深。清风荡微波,渺渺平无音。”苏东坡东湖植柳带了个好头,后来历任官员、名人雅士多在此栽植柳树,作诗吟诵,岸边柳树成荫,枝叶婆娑,成为东湖一大景观。

1083年,苏东坡到阳羡(属江苏省宜兴市)拜访同科进士邵民瞻,就携赠海棠一株,并亲植于邵宅东苑“天远堂”边,人称“东坡海棠”。在当时能以花树赠友,并亲为友植,实在罕见。从中可以看出苏东坡爱树之心和敬友之情。现在这里已建成“海棠园”。

后来,苏轼还写过很多关于植树的诗,充分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运用示例: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善待自然,敬畏自然,自古以来便是如此。苏东坡喜欢植树,并用很多诗句表达对植树的理解。他认为植树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能使池塘得到流水,而且还能促进植物生长,能够使桂树日夜生长。苏东坡的这首植树诗生动地描述了植树的重要性,说明了植树造林不仅能绿化家园,美化环境,保持水土,而且还可以造福后人。这种情怀,表现出古人对自然环境的珍爱。(摘自优秀作文《珍爱自然,保护环境》)

2: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姚鼐《登泰山记》

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丰厚的礼物,让人类享受到生命的瑰丽与壮阔。名山大川向来备受文人骚客旅行家冒险家挑战者的欢迎,有“五岳独尊”之誉的泰山也不例外。《登泰山记》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叙述了偕友人冬日登山,于农历除夕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