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1.导流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1.1.施工导流概述施工导流概述
七星水库所处流域为那郎河上游伏流段,那郎河是北盘江右岸的一级支流,
补给水系为东门河(主要为明流)和孔岭暗河。七星水库包含东门海子、后海子、
马厂及水井湾等天然季节性盆地,其流域面积约133.5km2,水文多年平均流量
为2.60m3/s。水库正常蓄水位948m,死水位943m。
本工程枯水时段选为11月至次年5月,5年一遇枯期流量为14m3/s,相应
水位为878.38m。5年一遇2月份流量为8.48m3/s。
该工程主要施工项目有:库区工程和渠道及渠系建筑物工程。
库区工程主要包括连接明渠开挖、A段溢流道开挖衬砌、B段泄洪洞开挖衬
砌、泄洪洞施工支洞开挖衬砌、堵洞交通洞开挖衬砌、下层廊道施工支洞开挖衬
砌、帷幕灌浆洞开挖衬砌、帷幕灌浆工程、引水隧洞开挖衬砌以及水井湾防渗铺
膜及喷砼工程。
渠道及渠系建筑物工程主要包括渠道、隧洞、倒虹管、支管、渠道闸门、取
水口及调节水池等。
由于本工程主要建筑物(除集中渗漏通道和泄洪洞进口外)均位于洪水位以
上,施工范围内不存在明流,可全年施工,不存在施工导流问题。
本工程主要导流任务为:(1)保证集中渗漏通道的干地施工条件;(2)安
排好泄洪洞进口枯期施工,保证汛期安全渡汛;(3)做好隧洞进出口及倒虹吸
工程各工作面雨季排水及防洪渡汛措施。
1.2.集中渗漏通道施工导流方案
集中渗漏通道开挖(交通洞开挖)施工:2012年12月进场,即开始安排交通
洞开挖,要求枯水期(5月底)前开挖完成,此时段洪水由地下暗河排泄。不需
施工围堰,也不需截流。地下暗河能满足5年一遇枯期流量为14m3/s的过流要求。
集中渗漏通道堵洞体(交通洞封堵)施工:计划于2015年12月底进行集中渗
漏通道堵洞体施工。
具体方法是:(1)先在交通洞两侧安装各安装一条直径1300mm的导流钢管,
钢管长度要求向上穿越上流围堰断面,向下穿越上堵洞体截面,钢管下流端安装
闸阀。(2)本工程采用一次性拦断交通洞口、埋钢管导流方案。导流标准为5
年一遇2月份流量为8.48m3/s。施工导流围堰位于交通洞交0+175.8桩号段(围堰
中轴线)。围堰采用粘土斜墙麻袋围堰,堰顶高程878.9m,堰高3m,堰顶宽4m。
围堰采用粘土围堰,堰顶高程为▽878.88,堰底高程为▽875.96,堰顶宽4m,堰
底宽12.88m,迎水坡1:2,背水坡1:1。
(3)进行堵洞体干地施工。施工期间由钢管导流,堵洞体施工完成后,关
闭钢管闸阀即可实现封堵蓄水。
1.3.泄洪洞进口施工安排
泄洪洞进口施工受观音天坑洪水位影响,存在施工导流问题。解决方法如下:
计划在泄洪洞进口泄0+139处布置施工支洞,以保证泄0+139至出口洞段能全
年正常施工;
泄0+000~泄0+129段泄洪洞安排在2013年11月~2014年5月完成洞挖及砼衬
砌,预留10m砼塞待2015年11月~12月完成开挖、衬砌工作,以实现导流洞全段完
工渡汛。
1.4.各施工工作面雨季排水方案
1.4.1.初期排水
本工程不存在施工深基坑,所有工作面均在干地施工,不存在初期排水。
1.4.2.雨季排水措施方案
本工程各工作面施工前均需在合适位置设置集水井,并开挖排水沟和截水沟
将降雨及地表水集中到集水井后,采用抽水泵集中排出工作面外。
1.5.防洪渡汛措施
为了保证雨季来临时施工人员、施工机械及材料设备安全撤退和转移,减少
雨水对施工影响,成立防洪领导小组,领导本工程施工期的防汛渡汛工作。项目
经理任组长,项目副经理和总工任副组长,下设抢险突击队。渡汛期间主要做好
如下措施:
1.5.1.组织保证措施
(1)组织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防洪度汛领导小组,分析施工期或汛期可能
发生的各种问题,针对性地制定防洪防风责任措施,从项目经理到每个职工,层
层落实责任制,使一旦出现台风、洪水,项目部各部门、班组人员有条不紊、各
司其责地完成抢险任务。
(2)认真做好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加强思想教育要克服麻痹大意的
思想,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
让全体的员工掌握抗洪抢险的技能和要领。
(3)成立专门的防汛抢险队,与当地气象台、水文站密切联系,台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