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骨质疏松症时间:20XX-XX-XXXXXX医院汇报人:医学生文献学习
骨质疏松症概念与分类1.概念: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多种因素导致,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观结构破坏为特征,致使骨脆性增加的全身性骨病。2.分类原发性: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青少年型)。PMOP:女性绝经后5-10年内发病。老年性OP:70岁以后发生。特发性OP: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不明。继发性:由影响骨代谢的疾病、药物或其他明确病因导致。
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我国50岁以上人群OP患病率为19.2%,65岁以上为32.0%,但知晓率及诊断率低。
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1.发病机制:遗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骨骼通过骨重建维持生理功能,骨重建由破骨细胞骨吸收与成骨细胞骨形成构成。成年前骨形成大于骨吸收达峰值骨量(PBM);成年期骨重建平衡维持骨量;随年龄增长,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致骨量丢失。骨重建受内分泌激素、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等调控,失衡则致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甚至骨折。
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2.骨吸收因素性激素缺乏:雌激素水平降低减弱对破骨细胞抑制,绝经早、雌激素缺乏严重则骨丢失多。炎症介质:增龄和雌激素缺乏使免疫系统低度活化、促炎,炎症介质诱导相关因子表达,刺激破骨细胞致骨量减少。活性维生素D缺乏和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增多:高龄、肾功能减退致肠钙吸收的1,25-二羟维生素D生成减少,PTH代偿性增多,加速骨转换与骨丢失。其他因素:年龄相关的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功能下降、肌少症、体力活动减少致骨骼负荷减少,使骨吸收增加。
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3.骨形成因素峰值骨量降低:PBM在30岁左右达到,受遗传因素主导,也与种族、脆性骨折家族史、发育、营养及生活方式有关,影响成年后骨量。骨重建功能衰退:成骨细胞功能与活性缺陷致骨形成不足、骨丢失,可能是老年性OP重要病因。骨质量下降:与遗传相关,涵盖骨几何形态、矿化程度等,骨质量下降致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升高。
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4.危险因素不可控因素:种族、增龄、女性绝经、脆性骨折家族史。可控因素:不健康生活方式(体力活动少、日晒少、过量饮酒或咖啡饮料、营养失衡、体重过低等),部分疾病和药物可引发继发性OP。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1.初期表现:病情初期通常无明显症状。2.进展期表现骨痛:最常见骨骼疼痛,程度和部位各异,无关节红肿变形,常伴有腰腿乏力、双下肢抽搐,弯腰、下蹲、翻身、行走等活动困难。身高缩短、脊柱变形:严重患者因椎体压缩性骨折出现身高变矮、脊柱驼背畸形。身高较年轻时缩短≥4cm或较上一年缩短2cm时,应警惕骨质疏松。椎体骨折还可能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骨折:轻微外力即可造成脆性骨折,如咳嗽、大笑都可能导致骨折。常见骨折部位是椎体(胸、腰椎)、肱骨近端、桡骨远端、肋骨、髋部(股骨颈、转子间)、踝部等,发生一次骨折后再骨折风险显著增高。并发症:驼背和胸廓畸形患者常伴有胸闷、呼吸困难,心肺功能下降,易合并心血管疾病和肺部感染。骨折后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活动受限,长期卧床会加重骨丢失,使骨折难以愈合,还会对患者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如恐惧、焦虑、抑郁、自信心降低等。
骨质疏松症实验室和辅助检查(一)实验室检查一般项目: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PTH水平,以及尿钙、尿磷和尿肌酐等。骨转换标志物:分为骨形成指标和骨吸收指标两类,推荐P1NP(反映骨形成)和CTX(反映骨吸收),它们是灵敏度较高的标志物。其他检查(用于鉴别诊断):可根据需要检查红细胞沉降率、性激素、甲状腺功能、尿游离皮质醇、血气分析、尿本周蛋白、血尿轻链等。
骨质疏松症实验室和辅助检查(二)辅助检查骨密度:骨密度是单位体积或单位面积所含骨量,测量方法有多种,临床和科研常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定量计算机断层成像(QCT)。DXA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OP诊断标准。其他影像学检查:为了解椎体骨折情况或鉴别继发性OP,可选择椎体X线、CT、MRI、放射性核素骨扫描、骨髓穿刺、骨活检等检查。
骨质疏松症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诊断线索:患者多为老年人或绝经后女性,有不明原因的慢性腰背疼痛、身材变矮或脊椎畸形,存在OP危险因素(如高龄、制动、低体重、长期卧床或服用糖皮质激素等)。2.诊断标准:应根据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必要的辅助检查,排除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OP。OP的诊断主要根据骨密度测量结果和/或脆性骨折判断。
骨质疏松症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急性心房颤动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4).pptx
- 气性坏疽的诊治.pptx
- 新译林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英语下册Unit 2 Clean our classroom每课时教学设计汇编(含三个教学设计).docx
- 2025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 说明文阅读(含非连)(精讲).pptx
-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考点突破【精讲版】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pptx
- 新教科版(2024)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5.观察一杯水》精品课件.pptx
- 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珍惜青春时光》每课时导学案汇编(含六个导学案).docx
-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考点突破【精讲版】中国国近代史_跨学科主题学习.pptx
- 新译林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英语下册Unit 3 School rules每课时同步分层作业汇编(含三套题).docx
- 2025年度跨境投资合作保密承诺书标准文本.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