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南词叙录注释——永嘉高经历明》《留青日札》含答案.docxVIP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南词叙录注释——永嘉高经历明》《留青日札》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南词叙录注释——永嘉高经历明》《留青日札》含答案

同学们发现高明亭对《琵琶记》作者高明的介绍过于简略,准备向主办方提建议。

◎搜集材料

【材料一】

永嘉高经历明①,避乱四明之栎社,惜伯喈②之被谤,乃作《琵琶记》雪之,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于是村坊小伎③,进与古法部④相参,卓乎不可及已。相传:则诚坐卧一小楼,三年而后成。其足按拍处,板皆为穿。尝夜坐自歌,二烛忽合而为一,交辉久之乃解。好事者以其妙感鬼神,为剙⑤瑞光楼旌⑥之。

(选自《南词叙录注释》)

【材料二】

有王四者,以学闻。则诚与之友善,劝之仕。登第后,即弃其妻而赞于太师不花家。则诚悔之,因作此记以讽谏。……高皇帝微时,尝奇此戏,及登极,召则诚,以疾辞。使者以记上进。上览之曰:“五经四书在民间,譬诸五谷,不可无;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⑦之间亦不可少也。”

(选自田艺蘅《留青日札》)

注释:①高经历明:指高明,字则诚,瑞安人。经历,官名。②伯喈:这里指东汉文学家蔡邕,字伯喈。③伎:泛指歌舞表演。④法部:指正宗的皇家乐曲。⑤剙:同“创”。⑥旌:表彰,显扬。⑦俎豆:祭祀宴饮用的礼器。

◎读懂文意

(1)解释加点词。

①卓乎不可及已____________

②尝奇此戏____________

(2)用“/”给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处断句。(限断2处)

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之间亦不可少也

◎围绕提纲,展开讨论

建议提纲

一、增加高明的相关信息

?高明的生平

?高明的故事

二、增加《琵琶记》的相关信息

○《琵琶记》创作缘由

○____________

(3)同学质疑:材料一中画横线处作为“高明的故事”素材是否合适?

发表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4)同学提议:增加《琵琶记》创作缘由。

根据两则材料,概括《琵琶记》创作缘由的两种说法。

(5)同学讨论:还可以增加《琵琶记》的哪些信息?

结合两则材料,提一条建议并阐述理由。

撰写建议(略)

【答案】(1)①.比得上;②.对……感到惊奇。

(2)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之间/亦不可少也。

(3)示例1:合适。画线处虽是一则传闻,但我们能从中了解高明创作的专注投入,同时故事的奇幻色彩,能增强介绍内容的趣味性,激发游客的兴趣。

示例2:不合适。画线处是传闻,介绍的内容夸张,如创作时脚拍板穿;同时故事中二烛合而为一的情形过于奇幻,缺乏真实性,因此不适合作为介绍高明的内容。

(4)为蔡伯喈洗刷污名,讽劝好友王四。

(5)示例:增加关于《琵琶记》的评价。材料一中,作者将《琵琶记》与皇家乐曲相比,认为它十分卓越;材料二中,朱元璋将《琵琶记》比作可以用于祭祀的珍贵美食。这些评价,有助于我们理解《琵琶记》的价值。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句意:表现出色,无人可及。及,比得上。

②句意:曾经对这部戏感到很惊奇。奇,对……感到惊奇。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断句。

句意:这篇记就是珍馐一类的,祭祀宴饮用的礼器之中,也是不可以缺少啊。“此记乃珍羞之属”把这部作品比作珍馐,“俎豆之间”比喻这篇作品的用途,“亦不可少也”是结论。故可断为: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之间/亦不可少也。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则诚坐卧一小楼,三年而后成。其足按拍处,板皆为穿。尝夜坐自歌,二烛忽合而为一,交辉久之乃解”句子的意思是:传说他曾在一座小楼里坐卧三年才完成这部作品。他弹琵琶时,脚踩的位置板面都磨损了。有一次他在夜晚独自唱歌,两支蜡烛忽然合为一支,交相辉映很长时间才分开。

可以认为合适,因为这则传闻表明了高明创作时专注投入的态度,同时故事也充满幻色彩,富有浪漫主义情调,增强了介绍内容的趣味性,能激发游客的兴趣。

也可以认为不合适,因为这则传闻内容有些夸张,比如创作时用脚在地板上打节拍,竟然把地板打穿了,显得很不真实;二烛合而为一的情形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过于奇幻,不利于表现人物真实的形象。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由。

《琵琶记》是一部劝忠劝孝之作,也是一部思想内容极为丰富的主题多义之作。《琵琶记》意在宣扬贤孝,宣扬孝道中好的一面,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这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创作《琵琶记》的缘由,根据材料一“避乱四明之栎社,惜伯喈之被谤,乃作《琵琶记》雪之”和材料二“则诚悔之,因作此记以讽谏”,可概括为:为蔡伯喈洗刷污名,讽劝好友王四。

【小问5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的拓展能力。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叙述了《琵琶记》的创作来历和影响,可以再补充一下《琵琶记》的评价或社会意义等。

如,结合“进与古法部相参,卓乎不可及已。好事者以其妙感鬼神,为剙瑞光楼旌之”“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之间亦不可少也”句分析,可以增加关于《琵琶记》的评价。

材料一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