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Word
PAGE
PAGE1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1、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阅读、欣赏、批判反思的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欣赏虽然位置偏次,却是精要之处:首先,欣赏是阅读主体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删繁就简,直击要处。其次,欣赏是阅读主体对文本的审美观照,是能动的内在审美需求、审美倾向的自主情意活动和价值取向。学生会把自己的创造愉悦的拿出,与大家共同交流。他们走入了文本,就会有自己的感悟,尤其是在比较阅读中,学生对古诗的欣赏、感悟会更深入。
[教材分析]
《石灰吟》《墨梅》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第六单元第20课的教学内容。《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诗人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墨梅》则是元代诗人王冕的作品,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上寄寓了他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两首古诗由七言绝句组成,均为咏物诗,都是借写某一事物来表达自己的人生处事观,在写法很相似:托物言志。
[学情分析]
这是一组表达自己人生处世观的咏物诗,与一些写景诗不同:对于写景诗,学生比较容易读懂,还可以领略到那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教师只要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就可达到教学目的;而对于咏物诗,学生读文字本身容易知道诗歌写了什么,但其中蕴含的深意,学生处在似懂非懂状态之中。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着距离,这种距离可能有时间上的,历史上的,知识水平上的,情感上的……学生由于自己的知识水平阅历的限制,人生体验的缺乏,他们面对精彩的文本,可能是毫无知觉的,因而对诗歌的深层探究不一定到位。
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为学生拉近与文本的距离积累资本,进行适时的催化。催化不就是一种引导吗?学生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可以从文本的空白处开始。这种空白学生有时是难以发现的,所以它需要一个起点。因而,重新组合古诗的教学顺序,改变传统的“导—扶—放”的教学方法,我尝试采用对这两首古诗的“比较”来学习这一课,试图获得意外的课堂效果。
[教学流程]
一.初步阅读,感知诗意
1.认识,了解诗人是什么样的人。
2.听教师范读,初步感知诗意和诗情。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通,读顺古诗。指导学生按古诗的音韵节奏读好诗句。
4.学生自学古诗,常识理解诗意。师生再交流,明白古诗的内容。
二.比较阅读,把握诗蕴
(一)、朗读导入,带入情景。
师:同学们!两首诗的意思我们弄懂了,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它。请大家高声朗诵这两首诗。
(全体学生大声朗读。)
(二)、抓住名句,比较阅读。
1.你对哪首古诗最感兴趣?说说你的理由。
2.请同学们找出这两首诗中你最喜欢,最感兴趣,最想收藏的句子。并说一说你为什么选这句。
(引导学生抓住“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进行体会。着重抓“清气”、“清白”、“粉身碎骨”等词语。)
(新课标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是一个劳动者、求索者、设计者”。由此看来,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应当是积极的、主动的,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取决于他们在课堂上付出劳动的多少,取决于他们的求索的精神。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尊重理解学生为前提,树立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从容地面对学生真情流露时的“百家争鸣”。)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联系实际,从这首诗中读到了这些,说明这首诗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一种财富。也就是说,这首诗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4.同学们!听了你们的发言,我也想冲动一下,把我的想法说一说,不知你们可不可以,愿不愿意给我这个机会?
(新课程中提出教师的角色是协,是引导者,是学生的朋友。“我想把我的想法和大家说一说,不知同学们愿不愿意给我这个机会?”教者把自己也当作“普通一生”,当作学生的朋友,真诚恳切。在教学中,新课程的理念不同程度地得到了体现:老师的权威消解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的胆子变大了,自由表达的愿望强烈了,个性化的表现越来越多了。)
(三)、讲解“留”,“流”字,理解重点。
1.教师引导:这两首诗都有一个非常传神的字,那就是“留”,“流”。请把这两句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读诗句。)
2.两者有何不同?
(明确:一个是“只流”,一个是“要留”;一个是“留香气”,一个是“留清白”;一个是为了“满乾坤”,一个是“在人间留”。)
3.这两个字表达一种什么意思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