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由来.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地方行政区划变迁;第一节、九州与五服——地方行政制度萌芽?

;州;九州;

春秋时期《叔夷钟铭》:“咸有九州,处禹之堵”,

昔在黄帝……划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贡。“茫茫禹迹,划为九州”。

茫茫禹迹,划为九州。

不同的九州划分:

书名九州名称

《禹贡》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山川、土壤贡赋)

《尔雅释地》冀兖徐扬荆豫雍幽营(河流、方位)

《周礼职方》冀并兖青扬荆豫雍幽(河流方位)

《吕览》冀兖青徐扬荆豫雍幽(诸侯国)

;禹迹图(1136年);;五服图(依据明本禹贡图注?五服图制作);早期国家行政制度:商代的行政制度;;商代中心区域图;西周行政制度;周代疆域图;本节参考论著;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

孙冰亚、林欢著:《商代的地理与方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30-179页。

Keightley,DavidN.TheoriginsofChineseCivilization.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83

荆志淳、唐际根等编:《多维视角——商王朝与中国早期文明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年。

唐晓峰:《从混沌到秩序——中国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论》,中华书局,2010年,第183-207页。

TheCambridgeHistoryofAncientChina:FromtheOriginsofCivilizationto221B.C.EditedbyMichaelLoeweandEdwardL.Shaughnessy,Co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9.

李峰:《西周的灭亡——中国早期国家的地理和政治危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周书灿:《西周王朝经营四土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

王健:《西周政治地理结构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一、郡县的起源;从县邑之县过渡到郡县之县

两者之间的差别:权限、世袭、幅员、基层组织。

前后过渡过程以晋国最为明显。标志性事件:顷公十二年(前514年)六卿灭祁与羊舌,分地为十县,命十大夫赴任管理。举贤而非任公族。

职官上:食禄而不食邑,临民而不领土,流动而不世袭。

采邑、食邑、食禄:有土有民,有民无土,无民???土。食田即是官员俸禄的开始。

地方行政县起源的三阶段:县鄙—县邑——郡县。

;郡的由来?(gunkun)

春秋:晋公子夷吾对秦公子挚说:“君实有郡县,且入河外列五城”。(?—公元前637年)(非当时语?)

赵简子:“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禄)。

郡县关系:县大于郡,县统辖郡?

顾炎武、姚鼐:腹里繁华之地,边鄙贫乏,互不统属。

郡守:其他戎狄羁縻之制,边疆归邻县管理。

郡、守:战略意义。从邑,君声。;;郡县关系的明确化及其确立:郡辖县

战国后期楚齐以外的六国,大致形成了郡、县、乡、里的地方行政组织,只有齐国时相对松散的五都制度。

战国末年:秦王嬴政开疆拓土,吞并六国,设郡立县,再以统一前夕,已形成“海内为郡”的局面。

郡:边地和新征服的土地上设立,六国本土并未设立。

秦始皇郡县制的明确化:三十六郡(?)

;秦三十郡疆域图;新发现秦郡材料(简牍);县与道;汉代的行政区划;县级政区;三国疆域图及政区;东晋十六国行政区划;北魏特殊的边镇体系;高平;统万城;隋唐政区变迁;唐后期:节度使变化与方镇;唐十五道图(开元二十一年);辽宋金时期的行政区划变迁;北宋(960年-1127年):接五代十国有300余个州,无法直接管辖,州上设路。

路的由来:转运司、提刑司、提举常平司,他们的职权范围为路。其中转运司权力最大,有诸多变化,大宗15、仁宗18路、神宗23路,徽宗开封府又为1路,形成24路格局。

转运司:由筹集粮饷派员后来转变为财政使职。

统县政区:府、州、军、监。

府:首都、陪都与皇帝有关的州改为府。军同下州,名称不同。

监:政府管理采矿冶炼的专门机构,后来领县同下州

县一级的还有军、监、寨、尉司。

;府及其路的管辖;秦凤路政区图;特殊的地方(邻国帅司);南宋政区;元代行政区划;元代行省;;元代的察哈台汗国区域图;一、明代(1368—1644)的行政区划特点;行省之外的行政建制?;明代的总督巡抚辖区(新);清代(1636-1912)的政区;特殊的边地行政系统;边疆之外的属国?;研究中几个问题;民国(1912-1949)行政区划;;插花飞地调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