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故都的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故都的秋》是统编人教版必修上第七单元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学习本单元的写景抒情散文,体会民族审美心理提升文学欣赏品位,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描绘了故都的秋景,抒发了对北国之秋的无限向往和眷恋之情。作者运用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手法,将自然界的“客观色彩与自己内心的“主观色彩”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作者个性化的审美情趣,是写景抒情的经典篇目。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时虽然已经学习过写景散文,但是他们与作者无论是从年代还是年龄上来说,相距甚远,很难感受到作者心灵的搏动,体味到作者以悲凉为美的个性化审美情趣。本节课的重点是和学生一起品味语言,进入到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速读和精读为基础,通过设疑、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动脑思考,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再加以点拨。
【教学目标】
1.理解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
2.了解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艺术手法。
3.感知作者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分析故都秋景,感知秋味。
2.感知作者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作者在景物中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秋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四季轮转,三秋物华。秋以她独特的魅力,成为了文人墨客笔下常颂不衰的对象,有人从秋中读出了生命的凋谢和陨落,为此而感伤,如“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也有人从秋中读出的是生命厚积的壮美,为此而颂扬,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郁达夫又是怎样解读秋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故都的秋》。
二、初知“秋味:
学生活动1:浏览速读,寻找郁达夫笔下的“秋味”。
1.故都的秋是悲秋还是颂秋呢?
预设:
颂秋: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对秋深深地眷恋)
悲秋:“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故都的秋的特点:清、静、悲凉)
小结:由此可见作者眷恋的恰恰是这故都秋的清、静、悲凉,颂扬的是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
三、再品“秋味”:
学生活动2:细读精读,思考:
细读3——11段,小组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样通过景物描写体现“清、静、悲凉的秋味的?
学生讨论五幅图画:
①各小组选取一幅喜欢的图画讨论
②讨论要求:描述画面、分析意象、体味意境
预设:
秋院静观图:
画面:破屋、浓茶、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日光、破壁腰中、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意象:
清——
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
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淡淡日光
蓝、白色的牵牛花
静——
驯鸽的飞声
悲凉——
破壁、破屋
象征生命的衰竭与凄凉的秋草
意境:悠闲、寂寞、悲凉。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王安石
(教师用屏幕显示)
提问:本句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心境?
透出的是寂寞凄苦的心情。
秋槐落蕊图:
画面:满地的落蕊,柔软的触觉,清扫之后细腻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
落蕊:
触觉,给人寂静的感觉——静
扫帚留下的纹路,给人清静悠闲的感觉——清
孤单——“悲凉”
意境:运用通感的手法,写出作者清闲之中的落寞来。
秋蝉残鸣图:
画面:掩映房屋的树上传来的衰弱的秋蝉的残声。
意象:
蝉是愁的化身。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雨霖铃》
蝉声是“衰弱的”,是“嘶叫”这是生命将终结的嘶吼,是生命的衰败。
意境:生命将要终结时的嘶吼是怎样的一种落寞。
秋雨话凉图
意象:
秋雨——身体上的凉意——清冷
意象:
都市闲人:动作、语调等突出了“闲”,那是一份闲适,一份潇洒。
对话:“唉,天可真凉了——”突出的是惆怅惋惜之意,有一种悲凉。
(变换句子让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