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3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必备知识基础练
1.(2021山东济南一中高二期中)以下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描述,
符合实际的是()
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以防止果实脱落
B.利用高浓度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大豆田中的单子叶杂草
C.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纤维长度增加
D.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可促进果实成熟
2.(2021四川阆中中学高二期中)由于仁用杏开花早,花果期易遭受晚霜寒流等引发的冻害,造成冻花
冻果,导致减产。研究表明,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比久、青鲜素等均可推迟仁用杏的花期,从而有效解
决果树霜冻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比久、青鲜素等可通过影响有关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仁用杏的花期
B.青鲜素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因而需要谨慎使用青鲜素
C.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定能够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D.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需考虑效果、毒性等,合理、合法使用
3.(2021河北衡水中学高二开学考试)人工合成的矮壮素在我国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其作用机制是
抑制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合成。下表是研究人员利用矮壮素获得的对幼苗阶段番茄生长影响的结
果。
茎高茎粗叶数叶绿素根鲜重须根数
组别-1
cmcm片mggg条
(·)
实验组4.393.035.62.0220.39722.4
对照组6.473.065.31.5740.29521.9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赤霉素是植物激素,矮壮素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两者相互对抗
B.矮壮素对番茄幼苗的茎粗、叶数和须根数影响不大
C.矮壮素通过增加相关酶的活性,导致实验组叶绿素含量增加
D.施用矮壮素后的番茄幼苗具有不可遗传的抗倒伏性状
4.(202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市八中高三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影响插条生根的因素,以同一植
株生长状况一致的枝条为材料开展研究。他们用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处理枝条后,得到如下结
果。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本实验需要增加一组处理方式为等量蒸馏水的组别
B.有叶枝条可能会产生与营养素有类似作用的物质
C.生长调节剂X对两种枝条的生根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D.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处理方式的不同和枝条有无叶
5.(2022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二期末)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植物
生长调节剂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α-萘乙酸、2,4-D等均可调节植物的生长,它们都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B.与天然激素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易分解,效果比较稳定
C.有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有致癌作用,如延长储藏期的青鲜素
D.利用大麦芽生产啤酒时,用赤霉素处理大麦,使其无须发芽就可产生α-淀粉酶
6.(2022重庆八中高二期末)生长素及生长素类调节剂能够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棉花栽培过程中去除顶芽可促进侧芽生长,提高棉花产量
B.给果树适宜喷施适量NAA有利于保果,提高果实产量
C.用适宜浓度IAA处理未受粉番茄的雌蕊,可得到大量正常的番茄种子
D.带有芽和幼叶的柳条扦插时容易生根,是因为芽和幼叶均能产生IAA
能力素养提升练
2
7.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主产区,种植面积超过200万hm。广泛使用的植物化学调控技术提高了棉
花的产量和品质,现代农业机械的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课后习题第三单元测评.pdf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课后习题第四单元测评.pdf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课后习题第五单元测评.pdf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课后习题第一单元测评.pdf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课后习题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pdf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课后习题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docx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课后习题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pdf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课后习题第二单元测评.pdf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课后习题第六单元测评.pdf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课后习题第三单元测评.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