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实词的考查题型及高效练习题(含答案).docx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实词的考查题型及高效练习题(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5页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实词的考查题型及高效练习题

文言文阅读中对文言文实词的考查题型一般有如下五种:

题型一直接释义型

即直接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原题呈现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

(3)不逾矩()(4)人不堪其忧()

审题技巧

题干要求是“解释”加点词语,不是“注音”。考场上许多学生忙于做题,不细读题干,根据平时思维定式,会错以为是“注音题。

解题思路

(1)“说”读“yuè”,同“悦”,愉快的意思。(2)“愠”在现代汉语中是“恼怒”的意思,如“愠怒”“面有愠色”“人不知而不愠”中,联系上下文,“愠”的意思也应是“恼怒”。(3)“逾”在现代汉语中有两种解释:①动词,超过、越过;②副词,越发。联系本句语言环境“不逾矩”,“逾”后面带宾语“规矩”,所以“逾”在这里是动词,“超过”或“越过”的意思。(4)“堪”在现代汉语中是动词,有两种意思:①可以、能够,如“堪当重任”;②能忍受,如“难堪”“疲惫不堪”。结合“人不堪其忧”的语境,我们不难理解“堪”在此应是“能忍受”的意思。

【参考答案](1)同“悦”,愉快(2)生气,发怒(3)越过,超过(4)能忍受

规律总结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在文言实词的考查中,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解释,是最常见的考查形式。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用实词、通假字、活用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等。观察本题,里面有一个通假字,其余三个都是重点常用实词。通假字的解释可根据我们的知识积累来作答。“愠”“逾”“堪”三个实词在现代汉语中都还在使用,而且它们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关,所以我们可以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理解。

题型二判断正误型

即对四个实词分别给出解释,要求选出错误(或正确)的一项。

原题呈现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吾日三省吾身(三:三次)B.择其善者而从之(从:学习)

C.见往事耳(见:了解)D.饭疏食、饮水(饭:吃)

审题技巧

题干中有两点要求要审清:一是解释加点的词;二是选出“有误”的一项。考场上一定不能急于做题,而忽视了对题目要求的审读导致失误。

解题思路

A项中的“三”在现代汉语中用作数词,表示确数;但在文言文中,“三”常常泛指多次,根据语境,这里的“三”是“多次”的意思。B项中的“从”,本义是跟随、跟从,这里引申为“学习”的意思。C项中的“见”是个多义词,在文言文中有“看见”“拜见“了解”“表示被动,被”“同现’,表现”等多个意思。根据语境,在这里应该作“了解”讲。D项中的“饭”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吃”的意思。

【参考答案】A

规律总结

本题是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题。常见的文言实词主要指那些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又与现代汉语的词义有联系的实词。考查的方式般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词语具体意思进行解释,要求选出解释正确或错误的一项。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

题型三一词多义型

即给出四组短语或句子,理解同一实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原题呈现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B.太丘舍去/睨之久而不去

C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身亡所寄/亡羊补牢

审题技巧

审题首先要弄明白题干的要求,再观察所考的词的类型。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考查的词都是一词多义词。答题时要运用一词多义的知识来解答。

解题思路

A项中的“更”,前者是“另,另外”的意思;后者是“交替,轮换”的意思。B项中的两个“去”都是指某人(某物)离开某个地方,是“离开”的意思。C项中的“意暇甚”根据句意“种情很悠闲”可知“意”是名词,“神情”的意思;“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中“意”很明显是动词,“企图”的意思。D项中的“亡”根据句意,可判定前者是通假宇同“无”,没有;后者是“丢失”的意思。

【参考答案】B

规律总结

解答文言文的一词多义现象这类题,要重点考虑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进行认真比较,找出意义相同(或不同)的一项。

题型四辨古今异义型

即选出古今意义相同(或不同)的一项。

原题呈现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宜乎众矣/因地制宜

B.双免傍地走/走马观花

C.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千恩万谢

D.国人道之/羊肠小道

审题技巧

本题题干中已明确考查要求:“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另外要注意看清“相同的一项”明确了答题要求,再认真做题。

解题思路

A项“宜乎众矣”中的“宜”是“

文档评论(0)

shusheng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