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CSTM-化学纤维摩擦系数试验方法编制说明.doc

CSTM-化学纤维摩擦系数试验方法编制说明.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

化学纤维摩擦系数试验方法

团体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本标准根据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CSTM标准委员会)关于下达《化学纤维摩擦系数试验方法》(材试标字〔2020〕203号文)编制,计划编号为CSTMLX120000522-2020。在纺织领域,纤维的摩擦性能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纤维摩擦系数测试方法不统一、参数不一致、数据差异大,没有相关试验方法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制定规范的化学纤维摩擦系数试验方法是必要的。

2主要工作过程

2020年11月,标准正式立项。

2020年11月~12月,了解各生产企业及检测机构现行的试验方法状况,查阅国内外相关标准资料和文献,为标准修订打下基础。

2021年1月~8月,进行相关试验条件的探索,起草标准文本初稿。

2021年9月,起草小组讨论,并形成征求意见稿。

2021年××月,根据专家反馈意见修改完成送审材料,并正式对外函审;

2021年××月~××月,根据专家函审反馈的意见,修改完成报批稿并上报。

3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

本标准归口单位:纺织材料及纺织品领域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等。

起草单位通过企业调研和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标准及文献资料,经过深入细致的对比研究和综合考虑,确定了标准的制定内容,并进行了相关的试验,确定标准文本的初稿,在此基础上多次进行讨论修改,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及依据

1本标准在制定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1遵循科学性、先进性、统一性和合理性的原则,反映国内外主流的检测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

1.2标准的格式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并参照化纤行业标准制定的一般规范。

2标准制定依据

本标准通过对国内外纤维摩擦系数测试方法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以及参考国内常用测试方法和仪器使用说明,确定了本标准的主要内容:绞盘法。

2.1国内相关测试方法

2.1.1绞盘法

绞盘法是将纤维两端用相同重量m的张力夹夹住,悬挂于一可以转动的圆辊上,然后在张力夹下施力F。当F值等于或略大于被测纤维包压在纤维辊上的静摩擦力时,该悬挂体失去平衡而滑移,得静摩擦力。若此时使纤维辊产生逆时针旋转,并调节F值重新达到悬挂体的平衡,则F力值为该转速下的动摩擦力。国内最常见的仪器为Y151型纤维摩擦系数测定仪,其原理就是采用绞盘法。

2.1.2抽拔法

抽拔法是将单根纤维从纤维条中抽出,可直接测单纤维抽出力值。其中,不加压可测单纤维的抱合力Fof;加压可测单纤维的摩擦阻力FTf。这种形式的变体,可测单纤维在粘结剂中的粘结力。

2.1.3刮动法

刮动法是通过杠杆的平衡重锤调节刮杆(或刮刀、或纤维)的正压力值,通过移动下纤维架实施摩擦测量。刮杆握持处悬臂式力传感器,可测纤维间相互摩擦作用力。是一个极精巧的纤维摩擦测试装置。

2.2国外相关测试方法

2.2.1纤维—柱形系统法

纤维—柱形系统法是使用经典摩擦理论来确定摩擦系数。F为滑动时的偏转力,L为纤维系统上的正压力。

2.2.2力粘滑或力三角形测试方法

如下图,有效长度为L的长丝加载后悬挂于A点,B是水平纤维支架,水平纤维一端固定,使得纤维在所能承受的压力范围内充分伸直,其有效长度为4cm。水平纤维在平台C的作用下能沿垂直纤维上下移动。纤维之间接触区域的压力可通过平台C的移动或负载M的大小而得到改变。R的实际大小可以通过(a)所示的力三角形计算出来,接触点相对于A点的垂直距离为s。

平台C在平台D的带动下也可以向右移动,此时整个纤维系统因接触点的摩擦会随着平台移动,直到摩擦力与悬挂纤维回复力平衡,此处点滑移即将开始。接触点的水平移动距离为,如(b)所示,依靠装置所带的可移动显微镜捕捉到一系列值。这样可以通过力三角形计算出纤维与纤维间的摩擦系数。

2.2.3反射光法

如下图,装置放置于25℃的带玻璃窗口的金属盒子里。纤维F包覆在柱形C上,其末端分别附在两个弹簧片L、L1上。通过读取纤维相对开始滑动区域的两个偏移量的比例大小结合欧拉公式来确定摩擦系数。通过改变柱形的旋转方向,可计算出纤维两个方向的摩擦系数。

2.2.4纳米压痕仪法

纳米划痕技术能定量分析材料表面的刻划变形、破裂机理和摩擦形态。NanoIndenter相对于常规划痕试验设备具有以下优点:加工表面的形貌在刻划前、刻划中和刻画后可以被直接记录,操作简单,可相对直观地研究刻划过程中试件的弹—塑性变形;能够实现控制精确的低载荷划痕,载荷和位移的分辨率高,并且可以连续记录加载、卸载过程中载荷与位移的变化;可完成多种力学性能的测试。

三标准的主要内容

3.1适用范围

文档评论(0)

睿智的P社玩家 + 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