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3章测评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处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能量及其生态学原理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高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不会再提供给其他生物
B.分解者可以通过分解消费者的粪便,从而获得该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
C.为提高作物的产量,可多给作物施用有机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D.可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减少病虫害
3.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循环
B.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5条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到绿色植物上的光能
D.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至少是流入螳螂中能量的25倍
4.右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代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生产者、甲、乙、丙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大力增强过程①可一定程度缓解温室效应
C.经过程③的碳全部储存于乙体内的有机物中
D.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以加强过程⑦
5.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乙→甲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6.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能量的类型和去向(d表示该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下列有关叙
述不正确的是()
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能量类型和去向示意图
A.图中a、a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但所占比例不符
12
B.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a+b+c+d)/(a+b+c+d)×100%
22221111
C.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可用b表示,且此部分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
1
D.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
7.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若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
效率按10%计算,则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A.1.875倍B.1.375倍
C.1.273倍D.0.575倍
8.图甲是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图,图乙是在蚯蚓养殖池中加入一定量食用菌杂屑后蚯蚓种群数量随
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观点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经过了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的利用效率
B.合理使用农家肥可以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蚯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内竞争最激烈
D.食用菌和蚯蚓属于分解者,它们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进行
9.为探究落叶是不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下列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A.可选择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筛选出落叶和土壤
B.将落叶平均分成两份,置于网兜中
C.把土壤分成两组,对照组土壤进行接种微生物处理,实验组土壤不做处理
D.将落叶连同网兜分别埋入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土壤中,观察腐烂情况
10.下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型植物
B.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构成
C.信息在鲤鱼和梭子鱼之间双向传递
D.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
11.研究小组从某湖泊中选取了四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所
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生物种类鱼甲河虾鱼乙水蚤
消化道内
鱼乙、河虾水蚤、小球藻水蚤、河虾小球藻
食物组成
A.鱼甲与鱼乙二者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
B.鱼甲在这四种生物中营养级最高
C.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课后习题第三单元测评.pdf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课后习题第四单元测评.pdf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课后习题第五单元测评.pdf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课后习题第一单元测评.pdf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课后习题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pdf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课后习题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docx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课后习题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pdf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课后习题第二单元测评.pdf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课后习题第六单元测评.pdf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课后习题第三单元测评.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