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在当前的NISQ(NoisyIntermediate-ScaleQuantum)时代,量子计算技术正
从理论研究的深谷走向实际应用的广阔天地。随着各种量子计算原型机相继问世
并逐步投入市场,标志着量子计算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然而,准确
评估这些量子计算机的性能,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本报告深入调研分析了不同物理体系量子计算机的结构
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超导体系、光量子体系、离子阱体系以及中性原子体系,
探讨了评估量子计算性能不可或缺的模块指标和系统指标,如量子比特的相干时
间、量子门保真度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多维度的评估体系,从基础测控、综
合性能和应用性能三个层面对量子计算机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评估。基础测控着重
于量子计算机的硬件性能和操作精度;综合性能评估则着眼于量子计算机的整体
性能;而应用性能则专注于量子计算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和效能。该多维
度的评估方法旨在更全面、更精准地衡量量子计算机的性能,为量子计算技术的
发展和优化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支持,也将有助于推动量子计算机性能评估标准的
建立,促进量子计算技术的健康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未来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奠定
坚实的基础。
编制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华翊博奥
(北京)量子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酷原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
究院、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
公司、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
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杭州知量科技有限公司、本源量子计算科
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京东科技信息技术
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计量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网络空
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新一代标准化研究
院有限公司、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编写组:朱晓波、赵勇、李东东、吴玉林、何玉明、杨嵩翔、汤彪、赵梅生、
梁福田、蔡明磊、付卓、张萌、周飞、孙汉涛、邹作恒、吴泽文、吴东、李萌、
吴伟、丁艳、赵勇杰、张胜誉、邬兴尧、张弛、谭爱红、黄合良、王增斌、郭凯
目录
1.前言1
2.缩略语2
3.量子计算研究进展2
3.1.超导量子计算研究进展与产业化3
3.2.光量子计算研究进展与产业化8
3.3.离子阱量子计算研究进展与产业化9
3.4.中性原子量子计算研究进展与产业化16
3.5.量子计算性能评估研究进展19
4.超导量子计算体系20
4.1.超导量子计算概述20
4.1.1.超导量子计算的基本原理20
4.1.2.超导量子计算的优劣势分析22
4.2.模块分类与技术指标23
4.2.1.模块分类23
4.2.2.量子处理器24
4.2.3.低温低噪声平台27
4.2.4.测控系统30
4.2.5.模块指标小结31
5.光量子计算体系32
5.1.光量子计算概述32
5.1.1.光量子计算的基本原理32
5.1.2.光量子计算的优劣势分析34
5.2.模块分类与技术指标36
5.2.1.模块分类36
5.2.2.量子光源模块指标36
5.2.3.光量子线路模块指标37
5.2.4.单光子探测器模块指标37
5.2.5.模块指标小结38
6.离子阱量子计算体系40
6.1.离子阱量
-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策划书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金融公司,实体制造业,销售代理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实体项目或者互联网项目的策划编写润色,曾经协助多家基金公司,保险代理公司,房地产代销公司等初创企业完成企业文化和人事营销等制度的编写,由于疫情影响离开了喜欢的首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