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控释材料控释膜分为均质膜与微孔膜两种。控释膜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用于均质膜的主要是硅橡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用于微孔膜的主要是聚丙烯。压敏胶压敏胶(pressuresensitiveadhesive,PSA)是指那些在轻微压力下即可实现粘贴同时又容易剥离的一类胶粘材料。起着保证释药面与皮肤紧密接触以及兼作药物贮库或载体材料。良好的压敏胶必须满足:初粘力粘合力内聚力粘基力。常用常用的压敏胶材料包括聚硅氧烷压敏胶、丙烯酸类压敏胶、聚异丁烯压敏胶。保护层保护层的作用是指防止胶黏层的粘连,使用前撕去使释放药物。一般选用自由能低的塑料薄膜。如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硅化聚氧乙烯、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酯(PET)等。四、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工艺经皮给药系统根据其类型与组成有不同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三种类型:涂膜复合工艺、充填热合工艺及骨架粘合工艺。第四节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与评价体外研究体内研究体外评价体内评价一、体外研究用人的皮肤进行体外渗透研究无疑是最佳选择,因人的皮肤不易获得,因此常用动物皮肤或人工合成膜代替。虽然不同种属的动物皮肤其渗透能力有差异,但如作为实验研究,国内大部分仍然选择使用方便、易于获得的大鼠皮肤皮肤的选择一、体外研究离体皮肤的制备研究中所用皮肤应尽可能使新鲜解离皮肤,从尸体上剥离的皮肤应在12h以内进行,如不立即用于试验,可真空包装后置于-20℃以下保存备用。动物处死后去毛,剥离皮肤,立即以生理盐水淋洗,除去脂肪层,置于4℃的生理盐水中保存备用。试验装置立式扩散池水平式扩散池流通扩散池一、体外研究改良Franz扩散池立式扩散池立式扩散池的典型例子是改良Franz扩散池,该装置由上下两个杯状磨口玻璃容器对合而成,皮肤样本夹于两室之间,用铁夹固定。上室为供给室,下室为接受室。该装置主要用于贴剂、软膏的体外渗透性的比较研究。Vilia-Chien扩散池水平式扩散池水平式扩散池的典型例子是Vilia-Chien扩散池,该装置由两个对称的玻璃半室组成,每个半室均有恒温水夹套,每室均有磁力搅拌子。皮肤固定在两室之间,铁夹固定。该装置很适合研究液体介质中成分的经皮扩散而不受重力的影响。流通扩散池流通扩散池流通扩散池由两个不锈钢半室叠合而成,皮肤样本固定在两个半室之间,用螺丝钉固定。另配有一玻璃贮藏液管,采用恒流蠕动泵从贮藏液管向接受室定量输入接受液(如4ml/h),由另一侧管流出。这种装置可较好地模拟药物经皮渗透的实际过程。一、体外研究接受液的选择药物通过皮肤角质层后,一般迅速被真皮中毛细血管移除,所以使用的接受介质应保证物质漏槽条件以模拟这一生理现象。常用的接受介质是生理盐水和等渗磷酸盐缓冲液。二、体内研究经皮给药系统的体内研究可在动物或人体上进行。动物在体经皮吸收一般方法是:选择合适的用药部位,通常采用动物的腹部和背部,去毛后将TDS贴于适宜的部位,然后间隔一定时间采集血样或尿样分析测定。在人体进行经皮吸收的研究是最直接的方法,但人体研究应在离体研究和动物在体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具体方法是:取一定剂量的TDS贴在适宜的部位,然后在一定的时间采集血样或尿样,用灵敏的分析方法予以测定。三、体外评价经皮给药制剂的体外评价主要包括含量测定、体外释放度检查及粘贴性能检查等。此外《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透皮贴剂部分另有重量差异、面积差异及含量均匀度测定等质量控制指标。四、体内评价经皮吸收制剂的体内评价主要是测定经皮给药系统的生物利用度。经皮给药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的测定方法有血药法,尿药法和血药加尿药法。以加入经皮渗透促进剂的促渗技术以改变药物物理特性为主的促渗技术以改变药物经皮吸收方法的促渗技术第五节经皮给药系统的新进展一、经皮渗透促进剂有机溶剂类01脂肪酸、脂肪醇类02氮酮类化合物03吡咯酮类衍生物04亚砜类05表面活性剂06中药挥发油071、有机溶剂类包括乙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低分子量)、乙酸乙酯、丁醇、异丙醇。这类低级醇在经皮给药制剂中经常用作溶剂,溶解药物,同时溶胀角质层中的类脂,从而具有一定的促渗作用。其中,丙二醇的促渗作用相对较强,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与其他促渗剂混合使用,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本类促渗剂的缺点是用量大,有挥发性和刺激性。2、脂肪酸、脂肪醇类脂肪酸类化合物,如油酸具有类似角质层类脂的结构,容易进入脂质双分子层,增加脂质流动性。此外,油酸对阳离子型药物具有独特的促进效果,它能与这类药物形成离子对结合而进入皮肤。类似的还有亚油酸、肉豆蔻酸以及它们的酯。脂肪醇与短链醇相比,具有与角质层类脂相似
文档评论(0)